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候变化推动人类进化?

(2014-09-23 16:15:07)
分类: 每日科学新闻
本文来自“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ewqqkj/newdqgs/2014/0923/24843.html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东非的气候振荡导致了人类的迁徙和演化。

  

图片:埃塞俄比亚的裂谷带——维基共享
 
数百万年前,地球轨道的缓慢变化给东非气化带来了巨变。每2万年,该地区的气候都在极干与极湿之间徘徊。根据脉冲式气候变异性假说,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理系教授马克,在2009年首次提出了脉冲式气候变异性假说。在新论文中,马克教授将淡水湖泊增加,这一发生在东非大裂谷中的气候变化现象与人类进化的证据联系起来。在新闻发布会上,马克教授解释到:“现代人类似乎诞生于气候的变化当中,因为人类必须绞尽脑汁去应对气候骤变所带来的麻烦,从食不果腹到水草丰美,再到饥肠辘辘”,而这,正是推动新物种拥有更大的大脑容量,并促使他们日后走出东非,向南踏进南部非洲,北往欧亚的原因。
 
马克教授与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员舒尔茨将过去5百万年中已知东非大裂谷水系存在的所有湖泊,与有记载的气候变化、人类进化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人类进化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包括人类首次踏出东非,都发生在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比如在约190万年前,当一批具有相对深度的淡水湖泊形成时,正是早期直立人登上历史舞台之时,与此同时,一些新物种也开始崭露头角。研究人员相信,这些新物种的出现正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结果。
 
马克教授认为:“东非的气候变化似乎是在两个极端气候环境之间摆动,从物种丰沛的巨大淡水湖泊到如现今一般的贫瘠,裂谷中布满了沙丘”。水资源越多,食物和水(包括迁徙途中的水系支流)的可用量越大,就越促使早期人类迁徙,同时却也意味着裂谷中可供人类栖息的空间越少。
 
(图片:1985年卫星拍摄的坦葛尼喀湖,是世界上最长的、第二深的淡水湖。它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东非裂谷的组成部分,它流经4个国家,其中民主刚果和坦桑尼亚所获水量最多大——NASA)
 
“较深的淡水湖泊的出现促使古人类向南、北方迁徙,”研究人员在文中写到,并借此提出:“这种抽送效应就如同水泵般把古人类推涌出东非”。而在湖泊干涸时,人们则被迫想尽一切办法去适应、去求生,使他们进化得更具灵活性。这可与古人类其他方面的改变相关联,例如更大的脑容量、更多的使用投掷物以及社会行为的改变。
 
脑容量扩展与环境变化存在联系并不那么可靠。但直立人较之前物种的脑容量扩展了80%就发生在裂谷中拥有最大水资源时,那时,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就能覆盖 1000英里的土地。但人类另一次脑容量的扩展则发生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下,这表明干旱条件同样可以促进脑容量的扩展。
 
但是,研究者表明,他们提出的假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人类进化过程:尽管利用脉冲式气候变异性假说来探讨早期的人类进化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出发点,但是要想用它来解释所有更新世岩期发生在东非的一系列进化过程,则显得太过简单了。我们必须明白,气候并不总是进化的最根本原因,固有的社会因素与物种间的竞争有时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但是,想要解释古人类在东非的出现和他们最终离去的时间和原因,了解东非淡水湖泊的作用和地位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撰文:召南希?费罗(Shaunacy Ferro)  翻译:冼妍  审校:顾卓雅)
 
原文链接:
http://www.popsci.com/article/science/did-ancient-climate-change-drive-human-evolution?dom=PSC&loc=recent&lnk=2&con=did-ancient-climate-change-drive-human-evolutio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