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环球科学杂志社
环球科学杂志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2,643
  • 关注人气:6,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球科学》2012年第6期精彩目录

(2012-05-21 14:16:04)
标签:

未来医疗技术

极端天气

纳米材料

语音机器人

擦除记忆

环球科学

杂谈

分类: 每期封面及目录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22 未来医疗技术
个性化医疗、电子生化眼、植入式健康检测仪、检测癌症的纳米颗粒,还有二合一的医学成像设备,未来的医疗设备正朝着小型化、便携化的方向持续迈进。它们的功能在变得更加强大的同时,医疗成本却在下降。这些医疗技术上的革新,将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改变。
 
【气象学 METEOROLOGY】
30 预报极端天气
撰文 简· 卢布琴科(Jane Lubchenco) 杰克· 海斯(Jack Hayes)
利用现有技术,科学家已经能在风暴来临前的20 分钟发出预警,但这还远远不够。随着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为了挽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将龙卷风和飓风的预警时间提前更多。一系列新技术的问世,或将风暴的预警时间提前一小时,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转移财产、寻找安全庇护所。
 
【光子学 PHOTONICS】
36 纳米材料的色彩魔法
撰文 菲利普· 鲍尔(Philip Ball)
孔雀、蝴蝶身上“不可思议”的色彩变化其实与色素无关,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有一层特殊的纳米结构。这一来自大自然的“色彩魔法”给了材料科学家十足的灵感,或许在不久后,可变色的汽车、服装,拥有独特光学认证标记的信用卡就将问世。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2 语音机器人的语言困局
撰文 乔舒亚· K · 哈茨霍恩(Joshua K. Hartshorne)
从50 多年前开始,人们就一直在盼望可与人类流利交谈的机器人出现,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等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后,科学家不得不承认,够格的交谈机器人仍很遥远。横亘在语音机器人面前的那道“天堑”,其实就是连三岁孩子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规则。
 
【神经科学 NEUROSCIENCE】
62 擦除痛苦记忆
撰文 杰里· 阿德勒(Jerry Adler)
一次恐怖的灾难,可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让人长时间生活在痛苦与恐惧当中。现在,科学家希望通过药物、虚拟现实等干预方法,改变痛苦记忆的情感色彩,甚至擦除这些痛苦记忆,解救这些“记忆的囚徒”。
 
【进化 EVOLUTION】
68 巨型恐龙挑战生物法则
撰文 克里斯蒂娜·A· 加里· 罗杰斯(Kristina A. Curry Rogers) 迈克尔·D· 德埃米克(Michael D. D’Emic)
身长二三十米、体重数十吨——科学家曾一度认为,有着如此庞大身躯的蜥脚类恐龙既不适合在水中,也不适合在陆地生活,因而被当作“适者生存”的反面教材。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这种巨型恐龙似乎有违生物法则,它们不仅生活得很好,繁荣期还长达1.5 亿年。
 
【植物学 BOTANY】
76 植物会说话
撰文 丹尼尔· 查莫维茨(Daniel Chamovitz)
当植物的叶片受到害虫的侵害时,它们会向邻近叶片或其他植株发出警告:“当心,敌人来临,保护好自己!”收到警告后,这些叶片或植株就会生成一些化学物质,抵御害虫的侵袭。它们的警告,是一种化学语言,除了发出警告,还有多种用途。
 
【神经科学 NEUROSCIENCE】
80 父亲是怎样炼成的
撰文 布莱恩· 莫索普(Brian Mossop)
父亲与刚出生的孩子之间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照顾婴儿会产生一种正面压力,让父亲的大脑长出新的神经元,提高父亲的认知能力;而在婴儿成长初期,父亲与孩子间的亲密接触,会使孩子的大脑产生更多的神经连接,对孩子以后的精神健康、行为能力至关重要。
 
【生物学 BIOLOGY】
86 兰花蜜蜂濒临灭绝
撰文 罗斯· 埃弗莱斯(Rose Eveleth)
因为森林砍伐和土地细碎化,栖息地及食物来源被摧毁,兰花蜜蜂因此濒临灭绝。
 
 

 
【自然新闻 nature news】
 
 
 
50 超光速实验余波
撰文 尤金· 萨穆埃尔· 里奇(Eugenie Samuel Reich )
在物理学界,超光速中微子引发的争议并未平息,科学家仍然希望能精确测量中微子速度,从中发现新的物理学现象。
 
53 生物学的“上帝粒子”
撰文 海蒂· 莱德福(Heidi Ledford)
“上帝粒子”一旦发现,必将成为现代物理学革命性的突破。那么在生物学中,有没有可以与“上帝粒子”相提并论的研究?
 
56 神秘疾病随风而来
撰文 詹妮弗· 弗莱泽(Jennifer Frazer)
从首次发现川崎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0 年左右,但科学家一直没能弄清发病原因,最可怕的是,这种疾病可能会跟随季风传播。
 
59 大脑成像的2.0 时代
撰文 科里· 史密斯( Kerri Smith)
不能直接测量神经元的活动,也只能提供粗略的大脑图像,这是目前的大脑成像技术所面临的困境。现在,科学家试图升级这项技术,驶入大脑成像的2.0 时代。
 

 
【前沿扫描 NEWS SCAN】
 
超对称理论“穷途末路”?
发光的微生物
俄罗斯航天事故调查
冰盖下的远古细菌
无痛分娩存在潜在风险
华裔数学家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印度发现两栖新物种
对话朱棣文:新能源的突破点
数字化盗版伤害电影产业
酸奶增强生育力
 
 
【专栏 COLUMN】
 
技术档案TECHNOFILES
12 WiFi 惹烦忧
撰文 戴维· 波格(David Pogue)
 
怀疑论者SKEPTIC
13 无中生有话宇宙
撰文 迈克尔· 舍默(Michael Shermer)
 
健康科学THE SCIENCE OF HEALTH
88 淋病将成不治之症
撰文 玛丽安· 麦肯纳(Maryn McKenna)
 
反重力思考ANTI GRAVITY
90 等式与人生
撰文 史蒂夫· 米尔斯基(Steve Mirsky)
 
科学评论COMMENT
91 文化差异 科学动力
撰文 艾丽斯· P · 加斯特(Alice P. Gast)
 
遗憾人生THE LIFE WITH REGRETS
92 蒂明与反转录
撰文 谢蜀生
 
图表科学GRAPHIC SCIENCE
93 食品荒漠
撰文 约翰· 马特森(John Matson)
 
94 读来编往 FEEDBACK
 
96 经典回眸 50,100&150 YEARS AGO
 
 

[阅读前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