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世界的“真实”

(2010-11-08 10:46: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章选登

撰文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莱昂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翻译 庞玮

 

    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 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 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 世界变得扭曲。抛开这一法案给可怜的金鱼带来的福祉不谈, 这个故事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 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 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据 我们所知,就连我们自己说不定终其一生,也在透过一块扭 曲的镜片打量周遭的世界。
 

    在物理学中,这个问题并非纯理论空想。实际上,物理 学家和宇宙学家发现他们自己眼下的处境和金鱼差不多。数 十年来,我们一直上下求索,渴望得到一个终极的万有理论, 可以用一套完备自洽的基本定律来解释“现实”的方方面面。 但现在看来,最后我们得到的或许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 是一大家族相互关联的理论,每个理论对于“现实”都有一 套自己的描述,就像透过它自己的圆形鱼缸观察世界一样。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观点或许难以接受,其中还包括一 些圈内的科学家。大多数人都相信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 无论是我们的感知还是我们的科学,都在直接表达有关这个 物质世界的信息。经典科学就以这样一个信念为基础,即 有一个外部世界独立存在,它的属性是确定的,与感知这 个世界的观测者无关。在哲学上,这种信念被称为唯实论 (realism)。
 

    不过,对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和上世纪60年代记忆犹新的人应该知道另一种可能:“现实”的概念也可 以取决于感知者的心灵。这类观点大同小异,有的称为反唯 实论(antirealism),有的则称为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 或唯心论(idealism)。按照这些“主义”,我们所知的世界是 由人类心智以感官信息为原料构建的,是由我们大脑中的解 释结构塑造的。这种观点或许难以接受,却不难理解。你不 可能将观测者,也就是我们自己,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中抹去。
 

    随着物理学的逐渐发展,唯实论的地位正变得岌岌可危。 在经典物理学中,牛顿体系能非常准确地描述我们的日常体 验,对“物体”、“位置”之类术语的诠释也在很大程度上与 我们的常识(即我们对那些概念的“现实”理解)相符。然而, 作为测量工具,我们人类是非常粗糙的。物理学家已经发现, 平常所说的“物体”以及令我们看到它们的光,都是由我们 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物体(如电子和光子)构成的。这些物体 遵循的不是经典物理,而是量子论。

 


 

http://www.sciam.com.cn/uploads/orgin/200807/a5c9150112d80ae48e2f132bd84612f1.jpg 霍金新理论解答宇宙为何会膨胀

     著名天体物理学教授斯蒂芬•霍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解释为什么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像我们今年所看到的浩瀚的宇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