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2015-12-21 12:07:37)
标签:

旅游

教育

白化

孔雀

鹧鸪

分类: 动物世界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白化病虽可能使得其在同种物种格外醒目,甚至许多物种会让人类觉得非常漂亮,但对自然界物种而言患有白化病无疑是灾难性的毁灭,或可能因失去天然保护色而更易被天敌捕食,或因过于醒目而更难捕获猎物,或因与众不同的色彩而被群体抛弃,甚至即使是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白化病患者其生存在不少地区也是危机重重,如在非洲坦桑尼亚等国家,不少白化病患者被当地巫医认为拥有无穷魔力而遭到大量猎杀,其皮肤、四肢甚至内脏器官都被拿去卖钱,可以说坦桑尼亚是对白化病患者来说最危险的国家。官方记录显示,自从2006年以来,坦桑尼亚已经发生156起白化病患者遇袭或被杀事件。实际数量可能高得多,因为许多袭击都未报告。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我国鸡形目虽仅原产雉科和松鸡科两科鸟类,冢雉科、吐绶鸡科、齿鹑科、凤冠雉科在我国无分布,但却盛产世界上最漂亮的鸡形目鸟类【具体见凤凰:传说中的鸟原型探秘(锦鸡)】,绿孔雀、2种锦鸡、3种虹雉、4种长尾雉、3种鹇【具体见凤凰:传说中的鸟原型探秘(鹇)、4种马鸡等世界级著名的极品珍禽,我国雉科种类多达21属48种,包括雉族、眼斑雉族 具体见凤凰:传说中的鸟原型探秘(大眼斑雉孔雀族和鹑族种类,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盛产的雉科鸟种更是占雉科种类的1/3,且1/3种类是我国的特有鸟种,如马鸡属、雉鹑属。不幸的是我国虽盛产众多漂亮的鸡形目种类,但因人类贪婪过度猎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与侵占,我国产的大多数雉鸡已沦为濒危物种,如绿孔雀、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具体见凤凰:传说中的鸟原型探秘(孔雀雉 】、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褐马鸡、蓝鹇、3种虹雉、黄腹角雉、灰腹角雉、黑头角雉、海南山鹧鸪、四川山鹧鸪等均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有的锦鸡、白冠长尾雉(见上图)、黑鹇、原鸡、勺鸡、红腹角雉、血雉(见上图)、藏雪鸡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鸡形目的鹑族体型较小,分布广泛,羽色多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包括雪鸡、石鸡、鹧鸪、山鹑、鹌鹑、山鹧鸪、竹鸡等,共20属96种,占雉科总数的60%。我国有8属27种,其中7种为特有种,常见如石鸡、鹌鹑、灰胸竹鸡等,如特有种四川雉鹑属的四川雉鹑、石鸡属的大石鸡(见上图)、山鹧鸪属的海南山鹧鸪(见上图)、台湾山鹧鸪、白额山鹧鸪、四川山鹧鸪和竹鸡属的灰胸竹鸡。鹧鸪属是鹑族中最大的户,我国仅产中华鹧鸪1种。山鹧鸪属是鹑族第二大户,我国产10种,4种为我国特有鸟种,大多濒临灭绝。鸡鹑属、冕鹧鸪属、石鹑属、红头林鹧鸪属、锈头林鹧鸪属、林鹑属、坦桑尼亚鹑属、沙鹑属、长嘴林鹑属、黑鹑属、雪山鹑属等都是国外物种,不少都是单一物种。竹鸡属、雉鹑属几乎都是我国特产,主要分布于我国境内,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盛产鸡形目雉科种类,雪鹑、雪鸡、雉鹑多见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1、白孔雀(见上图,具体见盘点人工培育的二十大纯白色鸟类之二),鸡形目孔雀属,为蓝孔雀的白化种或变异种,也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漂亮的人工培育的观赏鸟种。孔雀属共2种,是雉科体型最大的鸟类。蓝孔雀,别名印度孔雀,体型较绿孔雀小,体长0.86-2.12米,平均体长1.5米,体重2.75-6.0千克,平均体重4千克,雄鸟羽色华丽,雄鸟头上具扇形冠羽,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飞羽黄褐色。腹部深绿色或黑色。尾上的覆羽形成尾屏,羽片上缀有眼状斑,这种眼状斑是由紫、蓝、黄、红等构成,开屏时光彩夺目,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雌鸟头上具冠羽,羽色主要为灰褐,无尾屏,无距。蓝孔雀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是印度的国鸟,也是伊朗两种国鸟之一。(见上图,白孔雀与野生蓝孔雀对比)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蓝孔雀不善远距离飞翔,双腿却十分强健,奔走如驰。性机警。鸣叫声非常洪亮。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蓝孔雀适应性强,较攻击性较强的绿孔雀性情温和,更易被驯化,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驯化观赏鸟种,被世界各地引进培育供观赏,其变种最著名的为白孔雀、黑孔雀以及杂色孔雀(如蓝白孔雀),白孔雀、黑孔雀不都是蓝孔雀的白化种,有些属于遗产变异,如两只白孔雀繁育后代也是白色,白化蓝孔雀确实存在,但极为罕见,我们看到的白孔雀几乎都是变异种。此外,蓝孔雀还可与近亲绿孔雀杂交生育混血儿,羽色更是多样,亦可生育后代。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云南热带雨林地区,在不少地区已灭绝,是濒危物种,在我国,绿孔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则被引进人工饲养供观赏、食用,羽毛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含有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可做为高档珍馐佳肴。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2、白化雉鸡见上图,具体见盘点人工培育的二十大纯白色鸟类之二),鸡形目雉科雉属,该属包括雉鸡和绿雉2种,也有的认为产于日本的绿雉属于雉鸡的一个亚种。雉鸡,又名环颈雉、野鸡、山鸡、项圈野鸡,体形较家鸡略小,尾巴较长,雄鸟羽色华丽,许多种类因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而得名环颈雉,尾羽长而有横斑,背部羽色多样,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分布于欧亚地区,共有31个亚种,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杂食性。雉鸡是雉科分布广泛,外形漂亮,又是著名的传统狩猎鸟类与观赏鸟种,被引入美洲等地,部分亚种雉鸡也被驯化为家禽,供欣赏或食用,如著名的七彩山鸡,驯化种中白化种白雉鸡也较为常见,身体白色,不像野生种羽色华丽。(见上图,野生白化雉鸡与野生正常种对比)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雉鸡羽色华美,尾羽较长,观赏价值极高,加上雉鸡不像孔雀、锦鸡等珍禽在自然界较为罕见,雉鸡应该属于最“接地气”的明星鸡种。人类驯化雉鸡的历史虽不像原鸡那样悠久,但雉鸡驯化以来,该种市场非常受宠,属于特禽养殖,比较著名的有有雉鸡华东亚种驯化而来的七彩山鸡,不仅长相漂亮,羽色华美,更是难得的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与白孔雀不同,雉鸡白化种有两种。人类驯化的白雉鸡较为常见,有些白雉鸡是基因突变而成的白色种而非白化病变种,有的是白化种。自然界中野生的白化雉鸡也时有报道,外形同普通野生雉鸡,但羽色白色,比较显眼,如我国黑龙江虎林地区就发现白化雉鸡,欧洲发现几次白化雉鸡,不过白化雉鸡失去自然保护色,虽冬天一身雪白比普通雉鸡更适合伪装,但在大自然界其他季节更易被天敌捕食。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3、白化斯温氏鹧鸪,鸡形目雉科鹧鸪属,该属种类多达41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非洲,我国仅1种,即中华鹧鸪。鹧鸪属体型似山鹑,个头比鸡小,大于鹑类,雌雄通常相似,或几乎近似。斯温氏鹧鸪又称斯氏鹧鸪,两性相似,但雄鸟的腿部长有较长的骨刺,该物种因裸露的红色脸部与红色的喉部很容易与其他鹧鸪区分开来,喙上部分黑色,腿部黑色,背部棕色、灰色、褐色。斯温氏鹧鸪分布于非洲的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赞比亚、津巴布韦多栖息于开放的稀树草原或草场,也易适应农耕区和林木砍伐严重的地区。斯温氏鹧鸪杂食性,冬季主要以浆果、种子、球茎、根茎、谷物等植物为食,夏季也捕捉蝗虫、蚱蜢、甲虫、蜘蛛、蜱、无脊椎动物为食。斯温氏鹧鸪主要通过挖掘和搜集猎物来觅食。斯温氏鹧鸪白化种身体白色,加上姓名的红色脸部与红色喉部,使得该种格外醒目,也非常罕见珍贵。(见上图,白化斯温氏鹧鸪与正常种对比)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斯温氏鹧鸪在地面上筑巢,巢穴筑在植被下,铺有草和树叶。可全年进行产卵繁殖,但二月份至五月份时产卵高峰期。雌鸟通常在产卵3-12枚就进行孵化,孵化期通常为21-24天。雏鸟10-14天就能飞很短的距离,近3个月后长成成鸟大小。斯温氏鹧鸪天敌较多,成鸟的天敌主要有猛雕、非洲隼雕、黑白雀鹰、茶色雕、短尾雕、淡色歌鹰等掠食性猛禽。雏鸟则面临着巨蜥、蛇类、猫鼬、狒狒和红脸地犀鸟等天敌威胁。除自然界掠食性天敌众多外,斯温氏鹧鸪还是户外非常受欢迎的猎禽。斯温氏鹧鸪适在非洲分布较广,属于机会主义者,应性较强,近年来该物种在非洲南部利用人类农业生产很快适应农耕区,扩大了栖息范围,其食谱包括棉花、玉米、向日葵等谷物,更偏向于吃植物的种子,特别是吃大量玉米种子。冬季主要以农作物种子和草为食,夏季则大量捕食白蚁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4、白化灰山鹑(见上图,具体见鸟类之最:灰山鹑),鸡形目雉科山鹑属,该属共3种,另外两种为斑翅山鹑和高原山鹑。灰山鹑,体长29-31厘米,重337-420克,眉线、脸及喉偏橘黄。下体灰,至臀部白。雄鸟下胸有明显的倒“U”字形栗色斑块。两胁具宽阔的栗色横纹。与斑翅山鹑的区别在于胸块栗色而非黑色,并且无丝质喉羽。锈红色的尾羽在飞行时清楚可见。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从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向东经欧洲中部、东部到亚洲中部、伊朗北部等地。亚种8个,我国仅有灰山鹑北疆亚种,只分布于新疆西北部塔城和准噶尔盆地一带。灰山鹑为留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和高山等各类生境,尤其是农田,夏季多在高山乱石荒坡、有稀疏树木和灌丛的高原草地、或在山脚沟谷、河边、湖边矮树丛以及山地田野等生境中,冬季常到山脚平原、农田耕地以及村庄附近的打谷场或干草堆上活动。(见上图,白化灰山鹑与正常种对比)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灰山鹑性情活泼,善于奔跑和隐蔽。受驱赶时发出低沉的grrree-grrree叫声。飞行快速且呈直线飞行,但通常飞不多远即落入地上草丛或灌丛中。起飞时常发出高声鸣叫。飞行不高,常紧贴地面飞行,两翅煽动迅速,并发出清晰的振翅声。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嫩叶、芽、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此外也吃蚱蜢、蝗虫、蟋蟀等小型无脊推动物和昆虫,特别是夏季。觅食主要在早晨和黄昏,中午多在阴凉处休息。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或为家族群、或为由家族群组成的更大群体。通常为5-15只的群体活动。灰山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5、白化灰胸竹鸡(见上图,具体见:家禽驯化之源之九),鸡形目雉科竹鸡属,该属共2种,另一种为棕胸竹鸡。灰胸竹鸡,俗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体长21.4-37.5厘米,重200-342克,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上体黄橄榄褐色。眼淡褐色;嘴褐色。雄鸟脚上有距。灰胸竹鸡为我国南方特有种,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北达陕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缘、东达福建,亚种2个,即指名亚种和台湾亚种,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灌丛和草丛中,也出现于山边耕地和村屯附近。指名亚种终年留居长江以南地区,北抵陕西南部,于1919年引入日本,现分布很广,台湾亚种仅限于台湾,为台湾留鸟。(见上图,白化灰胸竹鸡与正常种对比)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灰胸竹鸡常成群活动,群由数只至20多只组成,冬季结群较大,繁殖季节则分散活动。每群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取食地和栖息地较固定,领域性较强。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幼芽、嫩枝、嫩叶、果实、种子、杂草种子、谷粒、小麦、豆类等植物和农作物种子为食,也吃蛾类幼虫、步行虫、瓢甲、小马陆、蝗虫、蝗蝻、蚂蚁等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有短距离的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现象,夏季常上到山腰或山顶,冬季则下到山麓平原。繁殖期4-7月,每窝产卵5-12枚,孵化期17-18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活动,几天后就能飞行。灰胸竹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猎用禽,也作为一种经济禽类,集观赏、肉用、药用价值于一身,人工养殖可保护野生生态资源。此外,由于竹鸡羽毛亮丽,能发出特殊叫声,雄鸡生性善鸣且好斗,所以有人把它饲养调教成笼鸟或斗禽,供玩赏和观斗。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5、白化石鸡(见上图),鸡形目雉科石鸡属,该属被称为岩鹧鸪,共7种,如分布于欧洲西南地区的红腿石鸡Alectoris rufa常被称为法国鹧鸪,仅分布于欧洲阿尔卑斯山、西西里岛和巴尔干岛的亚平宁山脉的欧石鸡。石鸡,别名朵拉鸡、红腿鸡、嘎嘎鸡、美国鹧鸪、印度石鸡,体长32-39厘米,翼展47-52厘米,体重450-800克,两性相似,雄者具微小的瘤状距,嘴和足红色,虹膜栗褐色。眼的上方有一条宽宽的白纹。围绕头侧和黄棕色的喉部有完整的黑色环带。上体紫棕褐色,胸部灰色,腹部棕黄色,两胁各具十余条黑、栗色并列的横斑。两胁具显著的黑色和栗色斑,第3枚初级飞羽常是最长的。石鸡自然分布于欧亚地区,亚种14个。亚洲分布包括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国,向西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达尼泊尔内,在欧洲东南部地区则被红脚石鸡取代。在不少地区,石鸡属因人为引入形成的杂交种较常见,如在英国。该种几乎不出现于的非洲西奈半岛。红腿石鸡和石鸡都被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智利、阿根廷等多国引进。石鸡是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的国鸟(见上图,白化灰胸竹鸡与正常种对比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石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性喜集群。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非繁殖季节,石鸡在非繁殖季节,组成10-50只的小群进行活动。繁殖季节夏季,雄石鸡不停啼叫,叫声似‘嘎嘎嘎”,好斗,为争夺配偶大打出手。石鸡实行一夫一妻制,通常营巢于石堆处或山坡灌丛与草丛中,也有营巢于悬岩基部、山边石板下或山和沟谷间的灌丛与草丛中。产卵7-14枚,孵化期23-25天。人工饲养的石鸡繁殖季节可天天产卵。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天敌主要有金雕等猛禽。石鸡相对其他禽种受狩猎或栖息地丧失的影响更小,但其种群数量受繁殖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在欧洲南部地区部分人工圈养的石鸡野化后可能与当地的欧石鸡、红腿石鸡进行杂交,威胁到当地石鸡的种群数量石鸡味道鲜美,是著名的狩猎禽种,被引入多国引入,石鸡被人工驯化成著名的禽种,也是常见的食用禽种。因石鸡繁殖季节好斗,不少地区将石鸡作为斗鸟。石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的白马鸡和蓝马鸡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血雉属的血雉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的白冠长尾雉和黑长尾雉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鹧鸪属的中华鹧鸪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石鸡属的大石鸡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的海南山鹧鸪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的台湾山鹧鸪和四川山鹧鸪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白孔雀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白孔雀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蓝孔雀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绿孔雀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雉属的雉鸡(白色,野生)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雉属的雉鸡(白化,野生)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雉属的白雉鸡(白化与变异,人工饲养)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鹧鸪属的斯温氏鹧鸪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山鹑属的灰山鹑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竹鸡属的灰胸竹鸡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石鸡属的石鸡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自然界中患白化病的鸟类大盘点(雉鸡篇)
欣赏鸡形目雉科石鸡属的红腿石鸡和欧石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