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人工培育的二十大纯白色鸟类

家禽的饲养驯化历史源远流长,如在中国已有7000余年历史,但野生鸟种的驯化依然在继续,且随着人类对野生鸟种的习性掌握,越来越多的野禽进入驯化物种的名单中,如雁形目鸭科的鸟种加拿大雁、疣鼻天鹅(见下图)及埃及雁已半驯化,分布于亚北极、北极地区的欧绒鸭受到保护及集中以收取其绒羽又不影响其生存。被驯化鸟种的肉和蛋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除鸡鸭鹅和火鸡等驯化较早的物种外,鸸鹋、鸵鸟、鸽子、松鸡、鹌鹑、雉鸡等物种已进入人类的餐桌外,甚至天鹅和火烈鸟这些现在被保护的鸟也曾成为富人餐桌上的美味。


人类驯化培育的鸟种除了满足食欲外,观赏是重要的动机,如我国古代就有饲养白鹇(见上图)、锦鸡、丹顶鹤、鹦鹉等漂亮鸟种的传统,驯化的鸟种习性较野生种更为温顺乖巧,羽色更加漂亮。我国虽鸟类资源十分丰富,饲养鸟类的历史悠久,不过我国在驯化培育鸟种方面似乎研究不深,当今很多漂亮的观赏或食用鸟种均为国外培养而成,如雉鸡、鹌鹑、原鸡、斑鸠等常见的饲养鸟种,我国在培育品种和研究上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国外培养的鸟种进入我们的视野,如蓝孔雀、金刚鹦鹉,一些家禽也进入我们的餐桌,火鸡、鸵鸟、珠鸡、雉鸡、鸸鹋、鸵鸟等也是人类的菜谱中一员。

6、白珠鸡

类
别:陆禽
科
属: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
祖
先:盔珠鸡 原产地:非洲
用
途:观赏、食用
美丽指数:★★★★


提到食用的家禽自然少不了由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野生盔珠鸡驯化而来的白珠鸡。珠鸡科雌雄羽色相似,为黑色基底上遍布白色点斑如同珍珠,共4属7种,体型最大的为鹫珠鸡属的鹫珠鸡(见上图),体长约61-70厘米,体重1.1-1.8千克,因头颈部像兀鹫而得名,颈部是褐色羽毛,全身的羽毛由钴蓝色、淡紫色、黑色和白色混合,分布于非洲东南部,栖息于森林和草原地区,灌木丛和林缘地面。珠鸡属的盔珠鸡(见上图),别名普通珠鸡、珠鸡,体长53-58厘米,体重约1.3千克,头顶有软骨性突起如头盔,喉部具软骨性三角形肉瓣,颈部长,从后头至颈的中部被以稀疏的针状羽,通体一般灰色或黑色,杂以大小不同的白色斑点犹如珍珠而得名,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马达加斯加和阿拉伯地区的一小部分,亚种9个,现已引进欧美和中国。


盔珠鸡是珠鸡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是唯一可见于非洲以外的珠鸡,已经被驯化成了家禽。盔珠鸡的品种灰顶珠鸡包括带有蓝色肉髯和红色肉髯二种类型,该物种已培育出灰色珠鸡、白珠鸡、淡紫色珠鸡及它们之间的杂交鸡种等许多品种。其中灰色珠鸡是饲养量最大的品种,如法国伊莎珠鸡。白珠鸡全身羽毛纯白色,皮肤颜色较盔顶珠鸡浅。盔珠鸡因羽毛美丽,体态优雅,一直被世界各地动物园作为珍稀的观赏鸟饲养。盔珠鸡在欧美驯化时间较早,是欧美市场常见的肉用鸡种,我国最早于1956年从苏联引进珍珠鸡并饲养成功,但30来年一直作为观赏鸟饲养。大规模养殖始于1992年,直到2012年养殖技术开始成熟。

7、白番鸭

类
别:游禽
科
属:雁形目鸭科栖鸭属
祖
先:疣鼻栖鸭
原产地:南美
用
途:观赏、食用
美丽指数:★★★★★


我国南方禽类市场中常见的似鹅非鹅、似鸭非鸭的水禽番鸭,是由雁形目鸭科栖鸭属的疣鼻栖鸭驯化而来。疣鼻栖鸭(见上图),别名红面鸭、番鸭、美洲家鸭、瘤头鸭、火鸡鸭等,身长66-84厘米,翼展120厘米,雌鸭重1.25千克,雄鸭重3.0千克,喙短而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皮瘤,胸部宽而平,翅膀大而长、腿短粗壮,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到安第斯山脉东部,栖息于湖泊和热带低地森林缓慢的河流畔的树木间,在旱季时出现在咸淡水的沼泽和沿海泻。栖鸭属原有濒危物种白翅栖鸭(见上图),别名白翼木鸭,体长66-81厘米,雄鸭重2.94-3.9千克,雌鸭重1.95-3.05千克,头颈都是白色,满布黑点,双翼有白色的覆羽,曾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及孟加拉至东南亚,生活在茂密的热带常绿森林、河流和沼泽附近,2002年时数量仅800只。根据粒线体DNA的细胞色素b及NADH脱氢酶亚基2的分析和生物地理学的分布地模式显示,白翅栖鸭与疣鼻栖鸭的相似性正在减少,有的认为白翅栖鸭应分类在单型的属中,与疣鼻栖鸭无关,但与潜水鸭是近亲。


疣鼻栖鸭不是中国土生的地方品种,至今墨西哥、巴西和巴拉圭仍有野生种,虽已被人工驯化,但由于历史较短,双翼强健,仍可以短距离飞行。我国饲养番鸭历史悠久,引进的疣鼻栖鸭历史有250年以上,中国南方地区饲养较为普遍,尤其是福建地区、湖北阳新县。人工驯化的疣鼻栖鸭体羽有纯黑、纯白、黑白色或白色杂有蓝青色等多种。我国人工驯养的疣鼻栖鸭体色多为纯白色,一般称为“白番”,但也有与野生疣鼻栖鸭体色类似的羽色黑白相间的杂色类型等,如闽北主产区在古田县一带,饲养黑色番鸭,龙溪地区和厦门市郊的番鸭为黑白杂花,其余地方皆为白色多,福州市郊的白番体型较大。白番鸭的羽毛为白色,嘴甲粉红色,头部肉瘤鲜红肥厚,呈链状排列,虹彩浅灰色,脚橙黄。若头顶有一摄黑毛的,嘴甲、脚则带有黑点。番鸭也是世界很多地方驯养的家禽,多作为肉用鸭,也供观赏。

8、 白孔雀

类
别:陆禽
科
属:鸡形目雉科孔雀属
祖
先:蓝孔雀 原产地:亚洲
用
途:观赏、食用
美丽指数:★★★★★


人工培育纯白色鸟类中最漂亮的当属由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蓝孔雀驯化而来的白孔雀了。孔雀属2种,蓝孔雀(见上图),别名印度孔雀,体长91-228厘米,体重2.75-6.0千克,两性异形,雄鸟头上具冠羽,眼睛的上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头颈和胸部蓝色,翅膀上的覆羽为黑褐色,飞羽黄褐色,腹部深绿色或黑色,尾上的覆羽形成尾屏,分布于南亚、伊朗、不丹、尼泊尔,被引进澳大利亚、巴哈马、新西兰、新加坡、夏威夷,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疏草原或有灌木丛、竹丛的开阔地带。蓝孔雀变异种有白孔雀和黑孔雀2种。绿孔雀(见上图),别名爪哇孔雀、龙鸟、越鸟,体长1.8-2.3米,两性相似,雄鸟体羽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翠绿色而具紫铜色光泽,体后拖着长达1米以上的尾上覆羽,羽端具光泽绚丽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云南地区,亚种3个,栖于沿河的低山林地及灌丛,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孔雀全身洁白,羽毛无杂色,眼睛呈淡红色,是人工繁育下蓝孔雀的变异品种,较为罕见,变异率约为1/1000,虽不如蓝孔雀和近亲绿孔雀色彩斑斓,但一身白羽显得极为高贵典雅加上罕见更显得珍贵无比。不过,在野生状态下雄白孔雀的单调色彩不会有蓝孔雀和绿孔雀的斑斓更具有吸引力,一身雪白对于蓝孔雀无疑是灭顶之灾,但经过人工驯养,白孔雀已经达到了种群自我维持的状态。而蓝孔雀的近亲绿孔雀从产蛋量和孵化率两方面都大大弱于蓝孔雀。蓝孔雀雌鸟一年产蛋量大约在40枚左右,人工状态下孵化率约80%,而绿孔雀雌鸟的产蛋量只有20枚左右,即使在人工孵化状态下,一年一窝绿孔雀卵最多也只能孵化出2、3只小孔雀,因为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孵化出来的小孔雀不一定能成活。蓝孔雀培育出很多观赏品种,白孔雀、黑孔雀、蓝白孔雀,蓝孔雀还能和绿孔雀杂交培育出杂交品种的蓝绿孔雀。

9、白雉

类
别:陆禽
科
属:鸡形目雉科雉属
祖
先:环颈雉 原产地:亚洲
用
途:观赏、食用
美丽指数:★★★★★


人工饲养的珍禽中美丽的白色物种少不了大名鼎鼎的白雉鸡,白雉鸡由鸡形目雉科雉属的环颈雉驯化而来。环颈雉(见上图),别名雉鸡、山鸡、野鸡、项圈野鸡,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雉体长近0.9米,羽毛华丽,大多数亚种颈下有一显著白色环纹。雌雉体形较小,尾也较短,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亚种31个,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同属仅分布于日本的绿雉(见上图),体结实,喙短,雄性具有大的肉冠和极华丽的羽毛,栖息于海拔3300-4400米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1947年被定为日本的国鸟。一些鸟类分类学者把绿雉列为环颈雉亚种。


雉鸡外形俊美,羽色华丽,不同品种之间其形态特征不尽相同,是中外传统的著名猎禽,也是著名的观赏鸟种,我国虽亚种较多,但驯养历史较短。我国现饲养的山鸡品种主要有河北亚种雉鸡、左家改良雉鸡以及从美国引进的中国环颈雉(即国内称为美国七彩鸡)、黑化雉鸡(也称红雀蓝雉鸡)、特大型雉鸡、白雉鸡和浅黄色雉鸡。白雉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其外貌特征为雄雉鸡头部、颈部为纯白色,眼睛蓝灰色,喙为白色,面部皮肤为鲜红色,身体各部分羽毛为纯白色,没有杂色。雌雉鸡全身羽毛纯白色,头颈部和垂肉没有红色,尾羽短,其余部位羽色均与雄雉鸡相同。环颈雉集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于一体,近些鸟在我国饲养较多,特别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饲养规模迅速扩大,在珍禽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10、白羽鹌鹑

类
别:陆禽
科
属:鸡形目雉科鹑属
祖
先:鹌鹑
原产地:亚洲
用
途:观赏、娱乐、食用美丽指数:★★★★


鹌鹑分布极广,品种繁多,其肉和蛋营养丰富,味美适口,是著名的猎禽,早在5000年前埃及的壁画上就有鹌鹑的图像,金字塔上也有食用鹌鹑的记载。鹌鹑(见上图),别名普通鹌鹑、鹑鸟、宛鹑、奔鹑,为鸡形目雉科鹑属,体长18厘米,体小滚圆,褐色带明显的草黄色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纹。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等,亚种6个,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溪边及山坡丘陵一带,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同属被驯化还有蓝胸鹑(见上图),别名亚洲蓝鹌鹑、桂花雀、小鹌鹑,全长12厘米,体重35-48克,雄鸟羽色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围以白色,胸部蓝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雌鸟羽色与普通鹌鹑近似,分布于我国中国云南东南部、两广、福建和台湾等地,国外见于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亚种10个,栖息于平原以及低山地带,常栖息在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高芦苇内,也在灌丛、竹林的边缘成小群游荡。


家养鹌鹑起源于野鹌鹑,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和定向培育,选育出了蛋用型、肉用型、狩猎型及玩赏型等品种。目前世界上家养鹌鹑品种大约有20种。中国是野鹌鹑主要产地之一,也是饲养野鹌鹑最早的国家之一,民间斗鹑的风气自西汉就开始。但较大规模的驯化和饲养起源于日本。1911-1926年,日本便涌现了专门从事鹌鹑繁殖改良方面的研究,培育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日本鹑。二战后日本饲养数量曾经较长时间居世界之首。世界许多国家都很重视鹌鹑的饲养,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朝鲜、东南亚各国均有较大规模饲养。鹌鹑的饲养业在日本和朝鲜两国的养禽业中已跃居第二位。中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鹌鹑来沪繁殖。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朝鲜鹌鹑,80年代又相继引进法国肉用鹑。我国饲养品种常见的有肉用型鹌鹑品种主要有法国肉用鹌鹑、美国法老肉用鹑、美国加利福尼亚肉用鹑等,在我国养法国肉用鹑最多。人工饲养的鹌鹑羽色有与野鹌鹑类似的麻羽也有黄羽、黑羽还有漂亮的白羽,如蛋用鹑中的法国白鹑、中国白羽肉鹑,肉用型的中国白羽鹌鹑、法国白羽肉鹑、英国白鹑等。


欣赏雁形目鸭科天鹅属的疣鼻天鹅


欣赏雁形目鸭科黑雁属的加拿大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埃及雁属的埃及雁


欣赏鸡形目雉科鹇属的白鹇


欣赏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的盔珠鸡


欣赏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的鹫珠鸡


欣赏雁形目鸭科栖鸭属的疣鼻栖鸭


欣赏雁形目鸭科栖鸭属的白翅栖鸭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蓝孔雀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绿孔雀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白孔雀


欣赏鸡形目雉科蓝孔雀与绿孔雀的杂交孔雀


欣赏鸡形目雉科雉属的环颈雉


欣赏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绿雉


欣赏鸡形目雉科鹑属的鹌鹑


欣赏鸡形目雉科鹑属的蓝胸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