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十大巢寄生鸟类:褐头牛鹂

巢寄生鸟类除大杜鹃、凤头鹃为代表的杜鹃亚科大家族外,针尾维达雀、黑喉响蜜鴷家族都是典型,分布于美洲的拟鹂科家族中很多种类也是著名的巢寄生鸟种,最著名的物种是褐头牛鹂,能在206种鸟的窝中产卵,其巢寄生能力确实惊人。拟鹂科成员复杂,既有草地鹨(具体见:家禽驯化之源之三十二)、红翅黑鹂(具体见雀鸟也彪悍:小鸟也疯狂(红翅黑鹂)等美洲著名鸟种,也有一些濒危的拟椋鸟(具体见奇特的盔:拟椋鸟)、酋长鹂、拟鹂等,目前有11个拟鹂科种类被列为受胁种,占到全科种类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有三种极危。


拟鹂科26属102种,是新大陆生存最成功的鸟科之一,因外形与旧大陆鸟种相似而得名,如拟椋鸟、拟八哥、拟黄鹂。拟鹂类、酋长鹂类常覆有鲜艳夺目的橙色、红色、金色体羽,如拟鹂属的巴洛克黄鹂、酋长鹂属的黄腰酋长鹂(见上图)、红腰酋长鹂。著名种委内瑞拉国鸟拟黄鹂(见上图),体长23-26厘米,重53-85克,喙长而粗壮,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头部及上胸黑色,颈前及上胸的羽毛向外伸展,下胸橙色,上及下背橙色,双翼主要为黑色,有一道白色斑纹,分布于安地斯山脉以东的南美洲,亚种4个,但metae亚种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拟黄鹂栖息于林地、森林、干旱丛林及开放的大草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呈3-5只的松散群,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以昆虫为主食,亦嗜食浆果等,不会自己筑巢,而是偷用其他鸟巢。当占用其他鸟巢后,会吃它们遗下的鸟蛋或幼鸟。


拟鹂科繁殖机制既有大部分拟鹂类配偶关系牢固的单配制,也有某些拟椋鸟种类的“后宫”一雄多雌制,多数为热带种类,不少种类色彩鲜艳,如草地鹨属的白眉草地鹨(见上图)刺歌雀属的长刺歌雀。拟八哥类、黑鹂类和牛鹂类,体羽主要为黑色或褐色,如黑拟八哥。拟八哥属的大尾拟八哥(见上图),别名墨西哥拟八哥,两性异形,雄鸟体长可达43厘米,重230克,羽色乌黑带有蓝紫色的光泽;雌鸟体长达33厘米,重125克,主要为棕黑色,喉部和腹部浅棕色。大尾拟八哥分布于从堪萨斯州东北部至加州南部,秘鲁西北部至亚利桑州南部,近年往西北部扩散,常见于农业区和郊区,性情喧闹,以果实、种子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曾与船尾拟八哥视为同一物种。

褐头牛鹂:巢寄生对象最多的鸟种

类
别:鸣禽
科 属:雀形目拟鹂科牛鹂属
原
产地:北美
濒危指数:无
美丽指数:★★
知名度:★★★★★


拟鹂科的牛鹂类是著名的巢寄生鸟种,而过去曾归入牛鹂属的栗翅牛鹂一直被认为是牛鹂类一种原始形态,但根据研究证明其实根本就不是牛鹂,而与变异种玻利维亚拟鹂(见上图)亲缘关系最密切。Agelaioides属的栗翅牛鹂(见上图),体长18厘米,整体呈灰棕色,眼端黑色,翅膀红棕色,fringillarius种群脸部更黑而整体色彩更红,分布于阿根廷北半部、玻利维亚、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在巴西东北部有孤立的种群,该种群有时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在智利为迷鸟,栖息于灌木丛和光林地等半开放地带,东北种群主要发现于卡丁加群落和塞拉多。栗翅牛鹂为群居鸟类,数量较多,无危,非巢寄生,自己会营巢,同玻利维亚拟鹂通过雇佣额外的“协助者”照顾雏鸟来降低繁殖成本。但和玻利维亚拟鹂一样也会通过完全不筑巢而使用其他种类的旧巢来免去一部分繁殖成本,甚至会驱逐巢主、强行霸占巢。栗翅牛鹂是啸声牛鹂的巢寄生重要的受害者。


牛鹂属包括铜色牛鹂(见上图)等5种,全部为巢寄生,啸声牛鹂和巨牛鹂巢寄生方式主要面向拟鹂科内的栗翅牛鹂、酋长鹂类和拟椋鸟类等其他的种类。巨牛鹂(见上图),雄鸟体长36厘米,重140克,喙长,头小,全身黑色带有光泽,颈有环状领,雌鸟平均体长28厘米,重135克,羽衣无光泽也无环状领,分布于从南墨西哥南部至阿根廷北部、特立尼达和多八哥,主要分布于疏林地、大树,也是唯一出现于密林深处的牛鹂。啸声牛鹂(见下图),重50-60克,成鸟外形似紫辉牛鹂雄鸟,但后者喙更长、头更圆,卵和幼鸟则与主要宿主栗翅牛鹂的相似,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自然栖息地是牧场和严重退化前的森林。


啸声牛鹂与紫辉牛鹂分别代表较古老和最近进化的两个支系,有着各自不同的与宿主协同进化的历史。紫辉牛鹂和褐头牛鹂采取“机关枪”式寄生,会把卵产于其他数百种鸟类的巢中。紫辉牛鹂(见上图),体型因地域变化较大,南美洲北部至西印度群岛的minimus亚种体型最小,长约18厘米,重31-40克,而cabanisii亚种体型最大,平均体长22厘米,重55-65克。雄鸟整体黑色并带有紫蓝色的虹彩光泽;雌鸟体型较小,呈深棕色,腹部灰白色,与褐头牛鹂雌鸟的区别在于前者喙更细长、眉更淡、脸部斑块更明显。分布于南美洲的大部分,但不出现于茂密的丛林、高山和沙漠,栖息于开放地带和农耕区,出现最冷最南端地带为火地岛、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现已进入智利和加勒比海岛屿和美国佛罗里达,北部和南部的种群部分会迁徙,所有亚种羽色成黑色,但cabanisii亚种的羽色较bonariensis的浅。主要以昆虫、种子为食,巢寄生,宿主包括红领带鹀、花脸水霸鹟(巴西)等多种鸟种,尤其对极度濒危的苍头薮雀危害极大,卵两种形态,或白色无污点,或浅蓝或绿色带有深色斑点、红斑,孵化期11-12天,比大多数宿主的鸟卵孵化期短。


著名种褐头牛鹂(见上图),体长16-22厘米,平均翼展36厘米,重30-60克,雄鸟平均重49克,雌鸟平均重38.8克,外形为典型的拟鹂状,但头部和喙似雀类,且体型比大多数的拟鹂小,雄性成鸟除头部棕褐色外,其余部位黑色带有光泽,雌鸟较雄鸟体型略小,呈暗灰色,喉部灰白色,腹部带有细密的条纹。


褐头牛鹂分布于北美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在南部地区的种群为留鸟,在北部地区的种群冬天迁徙到美国南部和墨西哥,次年三四月份迁徙到夏季栖息地。


褐头牛鹂栖息于开放或半开放的地带,群居,常结群活动,有时尤其是春季跟红翅黑鹂混群,秋季更多跟食米鸟混群,有时跟欧椋鸟、普通拟八哥混群。


褐头牛鹂主要以昆虫和种子为食,常在地面觅食,经常跟在牛群、马群等家畜群后面,捕捉兽群惊起的昆虫。


褐头牛鹂在欧洲移民未到达北美之前,常跟随野牛群穿过北美大草原四处游荡。其数量在移民到来后大量林地被清除和引进新的食草动物后大量增加,棕头牛鹂现在常出现于郊区的喂鸟器附近。


褐头牛鹂实行一夫一妻制,雄鸟通过鸣唱比赛等方式进行争夺雌鸟的芳心。褐头牛鹂因巢寄生其他鸟类,不亲自哺育自己的后代,可以发展出自己物种独有的鸣唱、社会行为和繁殖行为


褐头牛鹂是著名的巢寄生鸟种,在其他雀形目鸟种的巢中产卵,特别是喜欢在杯状巢的鸟种巢中产卵。褐头牛鹂已知的宿主包括蜂鸟和猛禽在内最少220个,雏鸟由宿主亲鸟抚养长大。褐头牛鹂的雌鸟一个繁殖季节能产下36枚卵,已知超过140种不同的宿主哺育过褐头牛鹂的雏鸟,如褐头牛鹂是美洲金翅雀巢寄生的最大受害者。


褐头牛鹂是很差的寄主,与常见的杜鹃不同,不模仿特定的宿主的鸟卵,而是随机在其他鸟类巢穴中产卵,研究发现棕头牛鹂蛋的孵化率及雏鸟换羽率很低,如褐头牛鹂巢寄生于家朱雀,雏鸟因家朱雀素食习性,喂养褐头牛鹂幼鸟导致幼鸟几乎不能成活。又如牛鹂极少数情况下也会把自己的蛋产入哀鸽的巢里。在这种情况下,略少于1/3的牛鹂蛋会被哀鸽拒绝孵化,不过哀鸽的素食习惯并不适合牛鹂的生长。


褐头牛鹂的雏鸟虽不像杜鹃会直接伤害宿主的雏鸟,但其巢寄生对于宿主而言代价很大,如被褐头牛鹂巢寄生的橙尾鸲莺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较高,其部分原因可能是褐头牛鹂的雏鸟乞食时发出的响亮声音容易吸引天敌的注意。


褐头牛鹂的宿主有时也会意识到褐头牛鹂的不同其自己卵,其反应方式有三种,如蓝灰蚋鹩等会遗弃被巢寄生的巢穴,黄色林莺等会埋藏褐头牛鹂的卵,褐弯嘴嘲鸫等则会将褐头牛鹂的卵从巢中叼走扔掉。有时,褐头牛鹂的雏鸟也会被宿主从其巢穴清除掉,如灰嘲鸫(猫鸟)会将其巢穴中95%的褐头牛鹂卵清除掉。


褐头牛鹂宿主的雏鸟有时会对牛鹂雏鸟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做出反应,如被巢寄生的歌带鹀的雏鸟会通过改变其鸣叫的频率和振幅,使得它们鸣叫类似于牛鹂的雏鸟,这样雏鸟会如同未巢寄生时一样得到亲鸟公平喂养。


褐头牛鹂为适应巢寄生而发展出来的行为有:模仿寄主种类的卵和雏鸟,减少自己巢的孵化时间,清除寄主的卵等。如会定期检查其在其他鸟巢产下的卵和自己的雏鸟,宿主清除其巢寄生的卵会引起褐头牛鹂强烈报复,这样行为被称之为“黑手党行为”。根据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在1983年出版研究,褐头牛鹂会重返洗劫那些清除掉其巢寄生卵的56%宿主巢中,另外,褐头牛鹂还经常通过毁掉宿主的巢穴来强迫宿主重新筑巢,然后85%的会在其新巢穴中产卵。


褐头牛鹂是唯一一种在北美广泛分布和常见的寄生性繁殖的牛鹂,其巢寄生的对象范围及其之广。人类为保护受褐头牛鹂巢寄生的鸟种而控制褐头牛鹂数量,但研究表明,因褐头牛鹂数量减少导致其巢寄生繁殖率反而大幅提升,其结果事与愿违。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拟鹂属的巴洛克黄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酋长鹂属的黄腰酋长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酋长鹂属的红腰酋长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拟鹂属的拟黄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草地鹨属的白眉草地鹨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刺歌雀属的长刺歌雀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黑鹂属的三色黑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拟八哥属的黑拟八哥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拟八哥属的大尾拟八哥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Agelaioides属的玻利维亚拟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Agelaioides属的栗翅牛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牛鹂属的铜色牛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牛鹂属的巨牛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牛鹂属的啸声牛鹂


欣赏雀形目拟鹂科牛鹂属的紫辉牛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