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科:狐亚科伪狐属

伪狐属是犬科种类非常丰富的一族,仅次于狐亚科的狐属、犬亚科的犬属,这些类似狐狸的犬科物种常被人类忽略,知名度也不如狼和狐,有些种类人类研究较少,习性不完全为人所知。研究表明,伪狐属的种类与狼的亲缘关系比狐更近。


南美盛产一些类雁类独特鸟种,代表种如草雁类(具体见欣赏:美丽的草雁),为介于鸭类和雁类之间的成员。草雁属包括斑肋草雁(具体见白头鸟系列:另类的美丽(斑胁草雁)、白草雁(见上图)、棕头草雁、灰头草雁5种,分布局限于南美洲,特别是南美洲南部,陆栖性较强,主要在草地上进食,食物主要限于植物,如黑翅草雁(见上图),别名安第斯雁,身长70-80厘米,体重2.7-3.6千克,喙小腿长,具直立姿态,翅膀弯曲处有骨质距,为有力的武器。体羽基本白色,翅膀有黑色翎羽,腿粉红色或橙色,解剖特征虽与雁相似,但不是真正的雁。栖息于高山湖泊、沼泽、草原和湿地、海岸边的岩石或卵石地区,陆栖性较强,在水边游牧觅食,主要以草、种子及水生植物为食,濒危。


鸭科绿翅雁属的绿翅雁(见上图),别名奥里诺科河鹅,外形似埃及雁,身长61-76厘米,成雁头颈部棕灰白色,两翼及翕板栗色,翅膀黑色带有白色的翼镜,腿红色,雁喙由粉红和黑色组成,特征介于草雁和麻鸭之间,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广泛地区,栖息于热带河流、潮湿泥泞的大草原、淡水湿地、森林和河岸的沙地边缘,一般活动于海拔500米的低地,偶尔可达2600米,主要陆栖,随时在树上栖息,很少游泳和飞行,濒危。扁嘴天鹅属的扁嘴天鹅(见上图),别名扁嘴鹅,外形似雁,羽色似白天鹅,身长90-115厘米,翼展157厘米,体重3.8-4.6千克,雁喙和脚红色,体羽白色,羽端黑色,在飞行时则很明显。分布于南美洲,通常在低海拔区域活动,最高记录达1000米,偏好大型湖泊、沼泽和淡水池塘,也出现于半咸水的巴西海滩上,有时飞行混于火烈鸟和黑颈天鹅群中,主要吃草及水生植物,也吃软体动物及鱼类,为濒危鸟类。

伪狐:南美特有的狐种

类别:陆生哺乳动物 科目:食肉目犬科狐亚科伪狐属
产地:南美
濒危:濒危


伪狐属共6种,除前面介绍过的阿根廷狐、山狐、达尔文狐外,剩下的3种分别为高地狐、河狐、秘鲁狐,都是南美特产犬种,在亲缘关系这些犬科物种与狼的关系比狐类更亲近,而外形上与狐类更接近,是类狐类动物,也是犬科犬类与狐类过渡型物种,种类也较多,但分布区域有限,不少物种已濒临灭绝。


高地狐(见上图),别名草甸狐狼,体长58-72厘米,尾长25-36厘米,重3-4千克,外形似狐,体型修长,口鼻较短而尖,牙齿小,耳朵大,下颚黑色,颈背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上半身灰色,腹部奶油色,雄性尾尖黑色,耳朵和腿部外侧部分红色或黄褐色。据报道,该物种也有黑化变种。


高地狐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南部地区,据目击者称巴西北部也有发现,是巴西特有物种。


高地狐通常栖息于南美巴西的热带草原,栖息地为海拔90-1100米的开阔林地、灌木丛、稀树草原。


高地狐主要白天活动,非繁殖季节独居。高地狐的领地大小依据当地环境而不同,据报道在马托格洛州的牧场高地狐领地平均为48公顷。


高地狐的牙齿较弱,主要以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尤其嗜食白蚁和甲虫,也可能吃啮齿类、小鸟和水果。


高地狐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多单独觅食。繁殖期为8-9月,雌兽建造巢穴,有时利用犰狳等其他动物的洞穴,通常产下2-4只幼崽,有时多达5只,4个月后幼崽断奶。虽被列为无危物种,但这种巴西独有物种正面临着栖息地丧失、人类狩猎以及被车辆撞死等威胁。


河狐(见上图),别名巴拉圭胡狼、巴拉圭狐,体长约62厘米,尾长34厘米,体重40-6千克,雄狐约较雌狐重10%。河狐外形像山狐,但较为细小,毛色呈灰色,吻有黑色斑纹。它们的毛短而密,背部及腹部呈灰色。头部及颈部为红色,耳朵呈三角形、阔而且大,外面红色,内面白色。在北部的河狐毛色较为鲜艳。


河狐分布在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及巴西的南锥草原。亚种5个,即Lycalopex gymnocercus
gymnocercus、Lycalopex gymnocercus antiquus、Lycalopex gymnocercus
omeykoanus、Lycalopex gymnocercus gracilis、Lycalopex
gymnocercus maullinicus。


河狐杂食性,主要吃植物、鸟类、啮齿目、果实、兔、青蛙及蜥蜴,有时也会吃小羊、腐尸、蛋及无脊椎动物。其中啮齿目、兔及鸟类占了它们的食物75%,有时会袭击家畜。


河狐喜欢栖息在草原、森林及河谷。独居的,只在繁殖季节及照顾幼狐时才会一起生活。


河狐若受到威胁,会装死直至威胁离去。


河狐主要是夜间活动的,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有时日间也会活动。大部份时间栖息在草原追捕猎物。


虽然河狐是独居的,有时也会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怀孕的母狐会躲在树底或丛林的巢穴中。妊娠期为55-60日,每胎会产3-5只幼狐。幼狐3个月大就会与父母一同狩猎。母狐照顾幼狐的时候,雄狐会带食物给它们。


河狐的主要威胁是人类狩猎其毛皮,亦会为了保护家畜而杀死它们。


秘鲁狐(见上图),别名塞丘拉沙漠狐、塞丘拉胡狼,成年雄性身长50-78厘米,平均65.2厘米;尾长27-34厘米,平均长29.4厘米;肩高22-36厘米,平均28.8厘米;体重2.6-4.2千克,平均体重3.6千克,雌性的具体数据不详。秘鲁狐是伪狐属体型最小的成员。


秘鲁狐与伪狐属其他成员不同,身体细长,脸部和身上很少甚至没有红色的毛发,头小,脸窄,耳朵大,约占头部的2/3,前额突出,牙齿较小,身体一般浅灰色,腹部白色,脸部灰色,眼周围有红褐色的环圈,耳朵红褐色,上唇和下巴白色,喉咙和胸部白色而有灰色领带隔开,四肢偏红色,尾长而蓬松。


秘鲁狐分布范围从厄瓜多尔西南部至秘鲁中西部,秘鲁南部可能有分布。栖息高度从海平面到海拔100米,也可能在部分区域栖息可高达海拔2000米。


秘鲁狐栖息地比较多样化,从沿海的海滩、耕地、山林到沙漠都可出现。在沙漠地区生存可以不直接饮水,主要素食,耳朵较大,夜行,适应沙漠生活。


秘鲁狐是机会主义者,杂食,食物根据栖息地、季节性不同而不同。在沙漠和干燥森林地带,食谱中包括水果、昆虫、蝎子、啮齿类、鸟类和爬行类。在沿海滩涂地区,秘鲁狐则捕食螃蟹、褐鹈鹕、鸬鹚、洪堡企鹅、蓝脚鲣鸟、鸥类等海鸟及鸟卵,也捡拾腐肉。在秘鲁中部山麓,秘鲁狐则以鼠类、水果、蝎子、昆虫为主食。在耕地和人类居住地区,则以鸟卵、家禽、豚鼠、蔬菜及壁虎、松鼠、蛇为食。


秘鲁狐主要夜行性,昼伏夜出,但一些地区和季节白天全天外出活动。多独行,很少超过3只,大群只可见于被丰盛的食物吸引时。和鬃狼一样,秘鲁狐食大量水果和种子,也是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者。


秘鲁狐在一些地区,栖息地与山狐重叠,在分布区南限与阿根廷狐分布区重叠,但与山狐与阿根廷狐不同,秘鲁狐体型较小。研究表明秘鲁狐与达尔文狐的亲缘关系比与阿根廷狐、河狐、山狐更近。


秘鲁狐在厄瓜多尔不算常见,主要分布于秘鲁。因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狩猎,数量大幅减少,加上宗教因素和秘鲁狐有时猎杀家禽,被大量误解而遭杀戮,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秘鲁政府未将秘鲁狐列为濒危物种,但规定未经授权,不得进行狩猎和作为商业用途。


欣赏雁形目草鸭科雁属的黑翅草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草雁属的白草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草雁属的斑肋草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草雁属的灰头草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草雁属的棕头草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绿翅雁属的绿翅雁


欣赏雁形目鸭科扁嘴天鹅属的扁嘴天鹅


欣赏雁形目鸭科天鹅属的黑颈天鹅


欣赏食肉目犬科伪狐属的高地狐


欣赏食肉目犬科伪狐属的河狐


欣赏食肉目犬科伪狐属的秘鲁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