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品红色鸟类:美洲红鹮
http://p.you.video.sina.com.cn/swf/quotePlayer20110418_V4_4_40_10.swf?autoPlay=0&vid=11608268&uid=1235531101&pid=346&tid=1
能与火烈鸟相媲美的大型红色涉禽,恐怕只有美洲的红鹮。这种大型鹮类也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鸟类,也是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

鹮科是鹳形目的一科,广泛分布于温热带地区,共有28种。鹮科包括鹮和琵鹭,我国生存有鹮科的5属6种,其中最珍贵的是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见上图)和黑脸琵鹭(见下图),二者都是处于灭绝边缘的世界级珍禽。濒危的朱鹮不仅体形漂亮,羽色朱红也十分难得,涉禽中除火烈鸟、红鹮外恐怕只有漂亮的粉红琵鹭可相提并论。粉红琵鹭(见上图),别名玫瑰红琵鹭,高80厘米,翼展阔1.2-1.3米,分布于南美洲,现因人类的大肆捕杀,粉红琵鹭几乎灭绝。


我国的鹮科鸟类都极度濒危,白鹮、黑鹮、彩鹮、朱鹮等都濒临灭绝。彩鹮(见上图),又称白头鹮鹳,为鹮科彩鹮属,体长约60cm,体色艳丽。全身羽毛以栗紫色为主,略带有绿色的金属闪光。身体大,腿长,体型类似于朱鹮,但比朱鹮要小些,有着细细长长的喙,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中部及我国东南沿海,因对彩鹮栖息地严重破坏和环境污染,这种漂亮的珍禽已在我国绝迹。

美洲红鹮:火烧云
类
别:涉禽 科
属:鹳形目鹮科美洲鹮属
原
产地:南美 保护级别:濒危
漂亮指数:★★★★★ 红色指数:★★★★★


鹮类鸟是很古老的鸟类,以浅水中的小鱼和软体动物等为食,许多种已经绝灭,现在生存下来的有26种(亦说23种),如仅产于马达加斯加岛凤头林鹮属独有物种凤头林鹮(见上图)。除南太平洋岛屿,鹮类在全世界气候温暖的地区几乎可见到踪迹,如分布南美洲绿鹮属仅有的物种绿鹮(见上图)。


鹮类是中型涉禽,美洲所产种类较多,如裸脸鹮属独有物种的裸脸鹮(见上图),跟鹳鹤等涉禽一样,鹮类鸟都有一张长喙,但比鹤和鹳的喙细,灵巧,前端向前下弯曲,是掘食鱼贝的得力工具,腿长而消瘦,长长的脚趾基部有蹼相连,在沼泽地取食时不会陷在淤泥里。鹮属的肉垂鹮(见上图)仅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颌下有奇特的疣状肉垂,叫声响亮。


鹮类外形奇特,隐鹮属的秃鹮(见上图),面部呈红色,与头部一样没有羽毛,红色的鸟喙长而且向下弯,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的干旱地区。鹮科鸟类空中飞翔时,修颈长腿都竭力的伸直,尾羽张开如扇,飞翔从容不迫,姿势优雅,但叫声调、暗哑,比较有名当属噪鹮(见上图),也称凤头鹮,体长76厘米,周身基本为暗棕色,脸上两撇白“胡子”较突出,大黑嘴上颌有红色带,腿为黑色。通常在非洲热带雨林宽阔的草地上活动,叫声洪亮而嘈杂。


美洲红鹮是鹮科美洲鹮属,该属仅2种,另一种为美洲白鹮(见上图)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美洲红鹮的蛋曾于1962年被放置在美洲白鹮的巢内,后来出现了二者粉红色的混种。美洲白鹮与白鹮属外形不同,整个身体大部分白色,喙黄色,广布于南北美洲。白鹮属4种,旧大陆的和澳洲各2种,代表物种黑头白鹮(见上图),又称白鹮,全长约75厘米,体羽全白,头与颈部裸出,裸出部皮肤黑色;翼覆羽有一条棕红色带斑;腰与尾上覆羽具淡灰色丝状饰羽;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分布于非洲、亚洲西部和太平洋西南部等地,是分布最广的种类,我国现在非常罕见,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美洲红鹮(见上图),又名红鹮,体长56-61厘米,重650克,两性相似,喙细长而弯曲,呈黑色或红色,羽色鲜艳,浑身上下为红色,翼端上有一点黑色。分布于南美洲北部的美洲红鹮除长喙为黑色,浑身上下都是红色,包括腿和脚趾。繁殖期红鹮羽毛颜色加深,红得尤其热烈。


美洲红鹮分布于南美洲,现今只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哥伦亚到巴西的部分沿海地带,南美洲的东北部海岸线及附近沼泽地成为这些羽色鲜红的物种最后生存之地。


美洲红鹮主要以泥潭中的蟹类、软体动物和沼泽地中的小鱼、蛙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


美洲红鹮性喜群居,成群在沙滩、咸水湖、红树林和沼泽里觅食,并一起在沼泽中的大树上过夜,红艳艳一片非常漂亮。美洲红鹮常结成大群,一齐飞起,如同一片红云漫天飘起,似一团团跳跃的火焰,鲜红而热烈,跟夏日的火烧云一样绚丽耀眼。


美洲红鹮在树上筑巢,每次产卵2-4枚,幼雏是晚成鸟,双亲共同抚养。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


美洲红鹮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叫声高昂而忧伤,飞行时,如霞似火,景象非常壮观,被特立尼达选为国鸟,与棕臀雉冠雉一同出现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