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盔:非洲雉鸻

涉禽种类繁多,常见的秧鸡、鹬鸻类都是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鸟类。涉禽包括鸻、鹬、鹭、鹤、鹳、鹮等鸟类,我国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种类比较繁多,体态不一,丰富多姿,和游禽共同构成湿地最靓丽的风景。


雉鸻科,也称水雉科,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上是鸟纲中的鸻形目中的一个科,和著名的黑翅长脚鹬(见上图)、鹬、鸻、彩鹬、海鸥等鸟类同目。雉鸻科接近于鹤形目的秧鸡科,如秧鸡科苦恶鸟属的白胸苦恶鸟(见上图),有时被提升为目。


雉鸻科是涉禽中比较独特的一科,体型比涉禽的鹤鹳都小,体态也独特,腿修长,色彩较亮丽,特别是脚趾特别长,可在荷叶上行走,如分布于印度至菲律宾的雉尾水雉(见上图),别名鸡冠水雉、梳冠水雉,体长20-27厘米,额头红色肉质冠覆盖。雉鸻类和紫水鸡类有点相似,如分布于美洲紫水鸡属的紫青水鸡(见下图),均在水生植物上到处觅食,也会游泳。

非洲雉鸻:水上花朵

类
别:涉禽
科 属:鸻形目雉鸻科非洲雉鸻属
原
产地:非洲 濒危指数:无
美丽指数:★★★★ 奇特指数:★★


雉鸻类种类不多,却达6属8种,我国2属2种,我国南方常见候鸟水雉属的水雉(见上图),俗称菱角鸟、水凤凰,体长33厘米,在繁殖期金黄褐白羽色和长长尾羽,水上盈盈、姿态翩翩又有“凌波仙子”美称,是该科最漂亮的鸟类。铜翅水雉属的铜翅水雉(见上图)体长28—31厘米,体型与水雉相似,前额有一铅灰红色的额甲,翅膀无白色,仅偶见于云南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数量十分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雉鸻科不少种类有显著的额甲,喙长而尖,稍向下弯曲,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雉鸻科非洲3种,小雉鸻属仅小雉鸻1种(见上图),又称小非洲水雉,体型娇小,似小鸡,前额有额甲,分布于中非、南非。非洲雉鸻属有2种,除较常见的非洲雉鸻外,还有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马岛雉鸻(见上图)。


雉鸻类特点是繁殖期具有艳丽的羽色,雌鸟体型比雄鸟大,雄鸟负责孵卵。美洲水雉有2种,都较常见。距翅水雉(见上图),又称北方水雉、美洲水雉,体长17-23厘米,羽毛红褐色,具有明亮的金绿色飞羽,分布于南美、美国德克萨斯州等地,雌鸟繁殖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抢夺地盘,是有名的产卵机器。在巴拿马与肉垂水雉分布区重叠,二者区别在于距翅水雉前额有红黄色的额甲,而肉垂水雉(见上图)有红色的肉垂,体长17-23厘米,有6个亚种。


非洲雉鸻,别名非洲水雉、长脚雉鸻,为鸻形目雉鸻科非洲雉鸻属大型鸟种,体长30厘米,雌雄同色,雌鸟较雄鸟大,有额甲呈蓝色,眉和颈部背呈黑色,背部、翅膀呈板栗色,腹部白色,翼尖黑色,和其他雉鸻一样腿很长,脚趾巨大,是比较容易辨别的水鸟。


非洲雉鸻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地区。


非洲雉鸻栖息于水草繁盛的泄湖、池塘、沼泽及水流平缓的河流,也见于水生植物茂盛的水坝,常在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上行走觅食。


非洲雉鸻以昆虫为食,捕捉水生昆虫的幼虫、小螃蟹、蜗牛,也吃植物的种子。


非洲雉鸻求偶行为比较复杂,叫声较响亮,比较吵闹,飞行时不停发出清脆的叫声。


非洲雉鸻实行一妻多夫制,繁殖季节从本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雌鸟聚集在沼泽栖息地,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争夺雄鸟和领地。雌鸟与众多雄鸟交配,产卵多达30窝,每窝一般4枚卵,称黑褐色,雄鸟负责孵卵并照顾后代,孵化期18天。


非洲雉鸻的天敌较多,蛇、水獭、水貂很一些猛禽等天敌常捕食非洲雉鸻的雏鸟和鸟卵。


非洲雉鸻外形漂亮,双腿修长,脚趾巨大,在长满睡莲、荷花等水草的沼泽上悠然踱步,啄食水生昆虫,比较常见,也是非常上镜的水鸟,深受人们的喜爱。


欣赏美丽的鸡冠水雉、梳冠水雉


欣赏美丽的距翅水雉


欣赏美丽的肉垂水雉

欣赏美丽的马岛雉鸻和小雉鸻


欣赏美丽的铜翅水雉


欣赏美丽的水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