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部分

(2011-11-11 18:56:44)
标签:

杂谈

分类: 灯下草虫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据统计,仁在《尚书》中出现一次,《诗经》中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周公所制作的礼乐,一方面收因当时阶级的限制,只限于贵族而不能下逮于庶人,另一方面,即使是对贵族自身而言,礼也只是区分尊卑等级和节制调和的作用。这是外在的约束和规范。而孔子继承周公之后最大的贡献就是就是强调了“仁”的意义。这是人自觉的反省。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

二、释题

1.“仁”是什么?

(1)《论语》中的“仁”,有时好像是远在天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孔子在当时已被人称为圣人,尚且不敢以仁自居,可见仁的境界是无限的。但他却又说“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上),这又简直是近在眼前了。

(2)孔门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因人而异。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以答颜渊者的层次为最高。

子夏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分明是以求学即是求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节国宾);使(用)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出门不论和谁打交道,都应该谦恭敬人,如待国宾,不可怠慢人;使用民力,都要郑重谨慎,不能掉以轻心。在诸侯之邦任职没有人怨,在大夫之家任职也一样。)

即使对於同一个人的答覆,前後也常不一致。例如樊迟一个人问了三次,孔子便有三种答法。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後获,可谓仁矣。(雍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废也。(子路) 
 2.“仁”的含义

《孟子》曰:“仁,人心也。”谓仁乃是人所以为心也。仁是会意字,右半之“二”意味着“尔我”平等,左半边“人”表示相亲不相害是人所独贵的特性。朱熹概括得极好,仁即“心之德,爱之理。”没有了仁心,人必因残忍而沉沦,人世将比动物界更卑劣丑陋。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中善意于温情,发于仁心

“仁”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但是就这篇课文而言,有一点内涵是可以确定——仁者爱人。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3.何为“爱人”?

爱,今极泛滥,古代要确定得多,如天、神、国、君这些高于威于自身的事物,古人用“敬畏”。“爱”是对弱势被动方施与怜爱。

如天爱人而人敬天,臣事君君爱民,子孝而父慈,兄爱弟弟敬兄,所以仁者爱人是强对弱。尊对卑的关切爱护。

小结:

仁是孔门哲学中最高的德行,整部论语中有五十九章提到“仁”,共用了109个字,但是没有一章很明确地为“仁”下定义。因为“仁”是诸德圆融的最高境界,而每一个人的才性气质不同,成德的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孔子只是很具体地从各个角度启发人应如何行仁。相反地,我们也可以有孔子的启发去揣摩“仁”是什么。

三、课文前四章分析

4.课文前四章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仁”的内涵,自读找出“仁”包含哪些美德?

明确:1.6章:孝悌(自幼培养尊重人亲近人的心地)、谨信(作为交友待人之道)、泛爱众而亲仁(提高立身处世的普遍原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4.15章:忠恕

(1)恕: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12)

(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便会心存忠厚。比如说冬天了,靠门坐的同学会很冷,那么你进出的时候轻轻关门不要嘭的一下一阵冷风。自习课你喜欢很安静专注地思考问题,那么当你想讲话的时候就当心存顾虑是不是别人也不愿意被打扰。我们自己不喜欢被别人捉弄开无聊的玩笑,也就不要去捉弄和嘲笑别人。)

恕,如心也,人心如己心,都想得到别人尊重,讨厌被别人奴役。

《礼记·大学》“所恶于上,毋以使下。讨厌上级的事,别拿他对付下级,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先,毋以先后(对付后辈)。

唐太宗读《论语》此章而悟“崇饰宫宇,游赏台榭,地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敝。劳敝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2)忠: 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课业有不曾用心学习的吗?)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废也。(孔子对樊迟的回答,说得非常平实,多从生活面下手。居处对人要谦恭,做事情要敬慎,与人交往要尽心尽力。这种态度,纵然是到文化水准较低的蛮夷之邦也不可废弃。

例:朱舜水,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日本,初到日本时不会说日本话,但是日本人对他很尊敬。究其原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感动于日本学者安东守约“执礼过谦”的恭敬。 “岂孔颜之独在中华,而尧舜之不绝于异域”, 后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对日本水户学派产生重大影响。朱之瑜在日本大阪逝世,享年83岁

白居易杜甫: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特蕾莎:建立垂死之家,临死前握住死者之手给予温暖安慰

高耀洁:救助艾滋患儿

6.30章 忠

子贡想从博施于民,救济大众这些事去实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恐怕连尧舜也未必做得到。其实求仁之道不必舍近求远,从身边浅近容易的事情做起。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能够将心比心,拿自己所欲的打比方去推求别人的需求,就可以了。

我的疑惑:是不是博施于民的人就是有仁心了?那么今日大资本家捐施百千万人民币的慈善事业,他的仁心是不是超过了一无所有的杜甫或者高耀洁呢?

明确:现实生活中努力求仁的人,未必能济众;能济众的人未必就是发自于内心之仁。(不过,公平地讲,陈光标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是否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是否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那也是个人选择,只要其中不涉违法,他的捐款行为就应该和其他好心人一样,受到肯定。这和有的地方、专业慈善机构的“挪用”、“滥用”善款,性质判然有别。)

仁心是从近处做起,一点一点做。

例:台湾有一个证严法师,有一次在医院外看到一个女人小产,流了八个钟头的血,走了八个钟头的路,就是说要八千块,要赶快输血,赶快开刀,但是没钱所以被拒绝了。回来以后她心里很难过发愿要建造一座医院,专门给穷苦的人看病,当时她所需要的资金是八亿台币。

但是,这样穷苦的处境证严法师却谢绝了一笔两亿美元的捐款,为什么呢?

功德会的最初捐款来自花莲的当地家庭妇女们,每天每人省下的五毛钱,有人说干脆每个人一个月交十五块不就得了吗?证严法师却说“这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呢?

那是一个月才起一次的好心,想要帮助人只不过一个月才有一次,爱心是要天天培养,也是要时时刻刻要培养,出门以前,就要先起一个好心,培养这么一个爱的念头。所以我要她们的是每天的五毛,不要她们的一个月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悲观
后一篇:雨天读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