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此一轮明月

(2007-09-15 18:36:08)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随笔/感悟

中秋节

符号

征文

感悟随笔

分类: 看红尘

共此一轮明月

文/菊影兰香

    又是中秋月圆时,年年中秋,岁岁明月,不变的是遥远的传说,变化的是人世间的沧海桑田……

    不论是嫦娥抱着玉兔在月宫中深深地思念着后弈,还是吴刚不停的砍那棵永远也不会倒的桂树,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中生生不息地流传。于是一轮明月,寄托了千万缕情思,中秋时节的供品里,就有对嫦娥、玉兔的朝拜,或许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是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那轮明月,秦时有,汉时亦有,唐时有,宋时还有。它照过修长城的农夫,照过征途中的士卒,照过太白的床前,照过清照的楼侧,空灵又动人。在秋高气爽的夜晚,皎皎明月,淡淡的光倾泻在丰收的大地上,在情感丰富的中国人心中,这是对丰收的祝福,更是对家乡的思念。本来无情的明月,在文人墨客的演绎下,成了情的化身,成了梦的寄托——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把现实生活中的苦闷洒向月宫中的嫦娥。寂寞的人,多少忧思多少孤愤,有酒,有月,便“对影成三人”,在明月的照耀下纵情畅饮,醉了,口出狂言,却是万般无奈,发泄一番之后,留下千古传颂的名作,然后生活还要继续。

    那轮明月,照过边关,照过大海,照过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每一个角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思念远方的弟弟,他托明月捎去浓浓的相思,因为此时的弟弟,看到的是同样的月,想必能感受到同样的情吧。天南海北共此一轮明月,在那个没有电话的时代,明月成了传情之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载不动的情思万缕,诉不尽的相思之苦——明月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啊。

    那轮明月,跨越过亘古的时间,跨越过广阔的空间。今世的中秋依然如约而至,今世的明月依然皎洁灿烂,可是今世的人还有古时人的逸致雅兴吗?今世的中秋还是古时那种怀乡与抒情的好题材吗?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秋的月饼越来越精美,可是再也吃不出那种浓浓的乡思和情怀。城市林立的高楼下是五光十色的霓虹幻彩,不少年轻人沉迷于当下的流行文化中,世俗的生活再也找不回那时的文化情思。

    试问,今世的一轮明月,与谁能共呢?难道,欲诉一腔衷情,就真的无人能懂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