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错已经铸成,但究竟是为了治病而误服,还是为了提高成绩有意为之,这其中却有着天壤之别。
莎娃发布会结束后,第一时间涌现的各种背景资料里,一篇在去年十月就刊发在俄罗斯体育网站上的旧文最让我印象深刻。用谷歌机翻成英文后粗看了一下,内容正是关于导致莎娃“吃药”的米屈肼(meldonium)。当时WADA刚刚宣布将在2016年把米屈肼列入禁药名单,在此背景下,这篇文章揭露了俄罗斯乃至前苏联运动员长期集体服用米屈肼的黑历史,乃至接下来面临的问题。
正因为有这份俄罗斯体育的黑历史存在,莎拉波娃的“误服”理由遭到了挑战和质疑。事实上2016年至今,六名因为米屈肼而落马的职业运动员中,有三人来自俄罗斯,莎娃只是其中之一。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莎拉波娃的禁药事件应该被孤立看待,这不仅由于她一直以来的形象,也因为她自小远赴美国,在一个远离俄罗斯体制和背景的大环境下独自成长的经历。同时我还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以莎拉波娃今时今日的地位,她是否需要以身败名裂的代价铤而走险?为了赢一次小威她能这么拼?
仍然有声音指出——比如有些气急败坏的卡普里亚蒂——不论有意服用还是无意误服,在过去十年使用米屈肼的过程中,莎拉波娃的确在客观上得到了运动能力的提升,于是涉嫌不当得利,甚至欺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条潜规则——但凡专业运动员,几乎都有通过使用化学制剂来提高运动表现的做法。大到臭名昭著的EPO,小到能在网球比赛中被球员当着全球直播倒进水瓶的各色补给粉末。在禁药问题上,这些化学制剂只分为三类:查得出而不被禁的、查得出且被禁的、目前还查不出的。于是我们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在不被禁止的前提下,任何化学制剂带来的效用都谈不上不当得利,更谈不上欺诈——即便真是有意为之。记得当年在讨论运动员禁药问题时,编辑部的一位同事得出精彩结论:查得出就是兴奋剂,查不出就是高科技!现在也可以改成另外的版本:被禁了就是兴奋剂,不被禁就是高科技。这在禁药问题人人喊打的当下,这话似乎听起来不怎么政治正确,但如果当我们讨论到了职业体育光鲜表面之下的潜规则,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在意政治是否正确了吧。
放下过去十年,回到莎拉波娃现在面临的问题。她主动放弃B瓶尿样复查,坦承错误,并将团队的责任独自揽下,静候处罚。这次出色的危机公关让我想到高晓松酒驾入刑之后的表现,但误服禁药与主动酒驾之间的区别,却让我只愿把同情和好感投向前者。那么接下来,莎娃和她的团队需要做的就是拿出一系列医嘱、处方等文件材料,用过硬的证据去向WADA证明自己“误服”的主张。从理性的维度让我也让无数愿意相信她的人,看到自己在感性的维度上没有出错。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莎拉波娃就只需安心等待禁赛结束——这是她应得的惩罚——而不需背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