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燕东随笔 |
发展证券市场的目的
发展证券市场有二大目标: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给企业筹资。在二级市场通过股票交易为资产定价。通过证券市场的交易提高资金流动性,改善资源分配效率。
谁说资本市场不创造财富?提高资金流动性,改善资源配置就是创造财富。
二级市场通过为金融工具定价向企业传递信息。企业并不会从二级市场上股票的转手中获得任何资金。股票代表了对发行公司利润的索取权。如果企业的利润高,股东分到的红利多,股票价格上升,企业会考虑增加融资。在正常情况下股价的波动反映企业的利润状况,从而指导资金向高效率的企业流动。
可是在股票全面暴涨的情况下,股市丧失它的基本功能。在一级市场上没有融到资,企业没有
从股票的频繁换手中获得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股市失去了资本定价,提供信息的功能。无论企业绩效如何,一片飘红,成了一片噪音,根本起不到资源优化分配的作用。疯涨的股票市场究竟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投机过度
无须引用复杂的模型或经济理论,仅从统计数据上就可以看出许多问题。表1给出了过去一年间中国股市的变化情况。由表中数据可见,上证指数从2006年4月的1440点急速上升,一年之后,到2007年4月达到了4046点。可是,在这段时间里,新上市的公司数目并不多,每个月不过10家左右。
由于股市指数大幅度上升,市价总值自然随之升高。总成交金额上升的幅度尤为惊人。从2006年4月的7158亿元开始到2007年4月猛烈上升到49123亿元。这说明股市的转手率大幅度升高。沪市A股在2007年4月的换手率为119.74%,深市A股为140.17%,创造了94个月以来单月换手率的记录。2007年前4个月,沪市A股换手率达400%,深市A股换手率接近440%。换言之,在今年前4个月中,沪深两市所有股票换手4次,平均每月一次。我们不妨和香港的股市做一大致的比较。在2007年4月末,沪深两市市值合计是香港的113%,而交易量是香港股市的610%。
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沪深二个股市的投机风气实在太热了。
表一,股市基本数据
|
上证指数 |
||||
200604 |
1440 |
1372 |
37769 |
13635 |
7158 |
200605 |
1641 |
1372 |
43210 |
16163 |
10728 |
200606 |
1672 |
1375 |
44201 |
16749 |
8994 |
200607 |
1612 |
1379 |
47460 |
16007 |
8095 |
200608 |
1658 |
1392 |
49610 |
17021 |
5449 |
200609 |
1752 |
1396 |
52283 |
17994 |
6598 |
200610 |
1837 |
1406 |
62026 |
18886 |
6644 |
200611 |
2099 |
1418 |
70853 |
21489 |
10280 |
200612 |
2675 |
1434 |
89404 |
25004 |
15329 |
200701 |
3145 |
1445 |
105643 |
30408 |
25560 |
200702 |
3203 |
1453 |
112870 |
34036 |
17456 |
200703 |
3441 |
1461 |
128033 |
38972 |
32016 |
200704 |
4046 |
1472 |
160930 |
52135 |
49123 |
资料来源:证监会网站,2007年6月
新开户大多是小股民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另外一个特征。表二的第一列给出了沪深二市的筹资总额。第三列是新开户数目。按照这两个数据计算出来新开户平均筹资。从中可见,在2006年夏天进入股市的股民平均每户带来25万到51万元。在2006年11月以后大量新股民入市,新开户的数目从2006年5月的62万户急剧上升,在2007年4月达到670万。5月以来平均每天新开户20-30万。在4月31日,新开户108万,创造了历史记录。到2007年5月,开户股民数目已经突破了一亿户。其中约17%的股民是在过去4个月内新开户。可是,每个新股民带进来的资金数目却持续下降。从2006年10月的51万元下降,在2007年3月只有2900元,到4月略有回升,却也只有1.68万元。这说明新开户大部分都是些小股民,数目巨大,却没有给股市带来多少资金。
表二 新开户的平均筹资额
` |
新开户数(万户) |
新开户平均筹资(万元) |
||
200605 |
68 |
7476 |
62 |
1.11 |
200606 |
1246 |
7526 |
50 |
25.06 |
200607 |
208 |
7567 |
41 |
5.11 |
200608 |
115 |
7591 |
24 |
4.69 |
200609 |
511 |
7616 |
24 |
20.87 |
200610 |
1762 |
7650 |
35 |
51.07 |
200611 |
325 |
7694 |
44 |
7.40 |
200612 |
1232 |
7854 |
160 |
7.70 |
200701 |
274 |
8196 |
342 |
0.80 |
200702 |
495 |
8323 |
127 |
3.90 |
200703 |
117 |
8725 |
402 |
0.29 |
200704 |
1125 |
9395 |
670 |
1.68 |
资料来源:证监会网站,2007年6月
股市暴涨的风险
股指暴涨,企业既没有得到融资又丢失了资本定价的信息,国家得不到任何好处,可是孕育着的风险却越来越大。
通常人们投资于产业,有10%的资本回报率就很好了。如果股市的资本回报率太高,像前段时间那样高达100%,还有谁愿意投资生产领域呢?股指飞涨制造了超额利润的幻觉,必然招来大批小股民,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总有一天会出现产业部门资金短缺。泡沫经济崩溃的条件之一是资金流接近枯竭,从而改变人们对股市的预期。从目前资金流来看,尽管中国的股市还不会崩溃,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疯狂状态,这一天迟早要来的。
此外,资金大量涌入股市有可能暴露出银行体系中的隐患。2007年一季度,银行存款余额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在一些银行中居民存款出现负增长。大量资金从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流进股市。倘若居民从银行大量提款,存差消失,很容易暴露出银行的不良贷款,导发金融危机。
大起大落,害了小股民
股市暴涨之后必然导致暴跌。大起大落过程的受害者必然是缺乏信息的中小股民。
在股市剧烈振荡过程中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却一定产生财富的转移。在股市上决定输赢的关键是信息。在股市大起大落过程中肯定是那些缺乏信息的中小股民受到损害。在金融学中有一个“二八率”,也就是说,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金融资产。可是中国贫富不均的状况特别严重。资产分布是“八八率”。百分之八(大约一亿人)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金融资产。高端客户发财,小股民挨宰,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程度。
小股民不仅缺乏信息,而且缺乏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连他们的退休养老、看病就医、上学养家的钱都投入股市,一旦出现大波动,倾家荡产,很可能触发社会风波。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小股民炒股过热,好处不多,坏处不小。
(本文发表于7月2日《中国房地产报》“燕东随笔”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