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古雅的冷色系!----忍不住再感叹一声:美啊!请大家细看.这是一张尚未穿上外套褙子的中衣全景图啊.太宝贵了.迄今我见到的包括的剧中的主人公定装图里几乎没有这件这么完美巧妙的反映作者所表现的社会背景的精品了.----衣服是典型的清装旗袍设计,但是省去了传统旗袍必备的镶滚等手法,因为原著中虽然提到了很多清代满人的生活习俗,包括着装风格----如宝玉常穿"箭袖",而且梳着一条鹅卵粗细的大辫子----却因为作者立志"将真事隐去"而一直未能给我们留下考证的理由.是遗憾,也是幸运.---不然我们会更早二十年踏入还珠时代,大家能想象黛玉穿着琵琶襟大镶大滚金枝绿叶长旗袍,再脚踩三寸花盆底的造型吗?再赞一下.顺便插一句个人观点:凤姐穿清冷色系更好看!这件玉色印暗金竹叶纹的中衣衬托得她高雅庄重,和平常完全是两个样子.可是似乎更好看了.呵呵.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样子比那只大凤收敛了许多,因为这是凤姐主要的后期造型.不得不提的是,她额上挂的露垂珠帘金抹额精致无匹,是她所有勒子抹额中最精彩的一条.

来个近景让大家看,是不是很美?一粒粒的石榴石围绕着中间的椭圆翡翠珠,有众星拱月之势.人物身上披的赭石披风古朴厚重,很合她的身份.

|
再看另一条同样精彩的抹额.这是宁国府秦可卿发丧的造型.抹额是银平纹链坠素白珍珠式.特别的冷艳,让人望而生畏.旁边的双衔鸡心坠小银凤钗也是凤姐出席庄重场合时的必备头面,其身上的衣服是雪里金遍地锦滚花狸毛长袄.下面是条湖蓝色的宫绦长裙.整体颜色搭配高贵雍容,真正有大家主妇之风.留心一下她里面的衣服.
 
清冷造型又怎么能少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中的经典贤妇装?先来看下原著:
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再看剧中的造型-----真是叫人惊叹啊!这一造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了成功的改动,保留了月白袄,素白银器之精华;青缎披风改为靛蓝---要说也与青色同出一系;白绫素裙改为银灰羽缎质地;妆容上继续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化腐朽为神奇,点妒妇成贤良!经典!
总结语:三春之桃难比其俏,九秋之菊怎匹其洁?

刘老老二进荣国府时,阿凤的装束又如何呢?这个造型里的阿凤的 那件白纱褙子加藕荷长裙的造型真是漂亮极了,她出场时曹公有一句描写很精彩,说她“恍若神仙妃子”,综观她 的所有造型,“妃子”二字到是不差,要说“神仙”,我觉得就只有这一个了。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突然间小了好几岁,最大的遗憾是很可惜在剧中一闪而过。

头面是那支大凤钗的改良版,虽然偏带了,可是一样精彩.仔细看,玫瑰纹真的很娇媚.

这是准备的最后一张定装照.我们的凤姐姐终于像天边的晚霞般,走到了繁华盛世的尽头.实在不忍心将她破毡就葬的一幕重新回顾,就让我们的追思定格在这最后的一刻吧.至少,这一刻 的她,宁静端雅,光彩依旧.身上穿得是元妃省亲时的那件五彩石榴百子妆蟒锦袍.头上插的是八宝串珠钗.羽白缎子披风似在告诉我们人物的内心在经历了一幕幕起伏跌落后终于重回宁静,只有从橘色的披风边缘还能找到当年杀伐决断的隐影.忏悔已然无用,只求以身为证,警喻世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正是:
莫为聪明累,宜将福慧修.
愧悔生前事,凭轩涕泗流.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