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剪纸的题材种类和纹样

(2013-01-26 20:55:13)

 纸艺术作为一种与中国造纸术同时出现的艺术,至今仍兴盛于中国的民间。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中华大地,各地风格不同,每一位艺术家又独成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剪纸的题材,常见为花卉瓜果、鸟兽鱼多,而戏曲故事则是永康一带的拿手好活儿。剪花的样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时攒下的老辈儿花样;另有一部分是画佛像的民间匠人所为,再经由手艺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当然也可以自己出样自己剪,甚至看完戏之后就能剪出成套的戏文。

 浙江戏曲窗花擅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别于戏曲的是,剪纸为之配上了相适应的背景为衬,显示了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浙江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廊,而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阴线的恰到好处,能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都增添成色。

   
    由于和民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剪纸被称为“民俗剪纸艺术”。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群众基础最深厚、地域性最广泛、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形态。每当逢年过节人们都会用剪纸来表达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目前,以陕北剪纸为代表的中国剪纸艺术正在全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早已蜚声海外,我国有16位剪纸艺人被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让我们走近这些弥漫着乡野气息的剪纸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剪花娘子库淑兰作品

  库淑兰,陕西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1920年出生。她的剪纸作品曾获中国民间艺术展大奖、金奖,在台湾举办过艺术研讨会,代表作品被法国、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国家收藏。1986年,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一顶顶的桂冠,一项项的荣誉,仿佛这都是传统剪纸的重新恢复的灿烂与辉煌。但是其实这一切丝毫也没有改变剪纸继续走向衰亡的命运。

   http://www.lbx777.com/gjc/jz/images/jz23.jpg

                http://www.lbx777.com/gjc/jz/images/jz24.jpg

           http://www.lbx777.com/gjc/jz/images/jz25.jpg

          http://www.lbx777.com/gjc/jz/images/jz26.jpg

 

剪纸的种类
1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单色剪纸

    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复色剪纸

    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打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