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坐下来说说这次非洲之行的经历体会了。回来已经很多天了,除了整理照片,还有一大堆事务要处理,所以拖到现在,才抽出时间来写博客。看了大家留的话,大家都很关心我此行的成绩,下面就完完整整地向大家汇报。
一、出发之前
这一次出行之前,感觉特别好,觉得这趟去,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出作品的。非洲去了这么多次,积累了不少经验,不管在地面,还是在空中,感觉都能得心应手了。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家里揣摸,又有了一些心得,心情也变得急迫起来,想在创作中去印证。远在非洲的朋友也打电话来说,津巴布韦乔贝的两三百头之多的大象群,也在等着我。所以我提前差不多半个月就订好了机票,眼巴巴地盼着出发的那天到来。
出发前,还在设备上做了些新的准备。这次装备了一台120的哈苏H1相机,一个丽图数码后背,解析度有3300万相素。这个后背是香港朋友借给我试用的,要4、5月份才正式上市,现在全亚洲就只有这一台。我有四五年没怎么用120相机了。2001年第一次去非洲拍动物时,就发现120相机太慢,不好使,以后就主要带135去了。哈苏相机的问题是快门速度不够快,最快只有800分之一秒,对航拍来说,这个速度是比较麻烦的。这次这个3300万像素数码后背吸引了我,而且它的处理速度也大加快了,所以就想带去试试。
新的想法,新的设备,足以让我对这次非洲之行充满期待。
二、马加迪湖(Lake
Magadi)——在大地的线条上起舞的生命
进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来张客串马赛人的照片。大家品鉴一下,看看这个POSE,还像那么回事儿不?
到达内罗毕后,吃完早餐,就赶往直升飞机场,乘直升飞机飞往安波塞利。中间稍微绕了下路,来到马加迪湖,这是我以前没有来过的一个湖泊。
马加迪湖在肯尼亚南端,离首都内罗毕也就80公里左右。这个湖也是东非大裂谷的断层陷落形成的,是大裂谷沿线一连串的湖泊之一。湖底有4米厚的天然碱,湖岸上,还有大量沉淀盐层,所以这个湖是肯尼亚主要的天然碱和食用盐的产区。
当飞机飞到马加迪湖上空时,我立即被它的美丽吸引了。湖面因为矿物质和藻类,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浅水区和湖岸因水流的冲刷,布满斑斓的线条,与湖岸曲线互为参差;大群的火烈鸟在这织锦般的壮阔背景上或者闲游,或者飞翔……美啊!
我让飞行员马上找地方降落,卸下了机仓的门,然后再飞上天。
120相机的取景框仿佛使我的视野变得更开阔,我的眼睛不再紧盯着火烈鸟,而把大地的壮美景观也纳入了镜头,这一次,我用了拍风景的手法来拍摄火烈鸟。凭借前十年风光摄影的经验,我感觉拍得得心应手,非常舒服。
数十分钟里,非洲大陆向我展示了一幅幅我从来没发现过的,由线条构成的大地艺术。因为有鸟儿们的参与,在那看起来亘古未变的大地刻痕中,又增添了活泼动态的瞬间线条,动与静,或对照,或纠缠,或苍朴,或敏捷,真是变化多端,令人目不睱接。
令人晕眩的美。令人晕眩的直升机。
我们的飞机一直在湖上转圈,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镜头,没多久就感觉头晕,想吐。这还是第一次坐直升机晕机,估计与时差没倒过来,没休息好有关。不过对我来说这是小意思啦,根本影响不到我的拍摄行程。
前一篇:又要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