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证言:出井伸之

(2006-09-14 09:31:37)

 日本《论座》月刊 的一篇文章展现给博友们

索尼公司最高顾问出井伸之说:“在21世纪,日本该如何实现价值,产生新的竞争力,创造出新的价值来,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索尼巨变

 在回答《论座》月刊的采访时,出井说:“到了2000年以后,索尼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子厂家。”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日本的电子产业在2001年比上一个年度降低了16.9%2002年又接着减低了9.5%。过去日本电子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日元,但后来下降到了20万亿日元。在国际环境上,美国开始萧条,中国则振兴了起来。21世纪初的几年,这些变化特别明确地显现了出来。

 索尼在1998年已经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当时索尼整个集团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额为2.2万亿日元,其中电子部分不到一半,其他主要是索尼爱立信、索尼电脑娱乐、索尼金融持股公司的销售额。从总体上看,索尼在不断的整合以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个变化既没有被索尼的职员所理解,也没有被媒体充分报道,索尼在电子方面的业务历史很长,人们容易把索尼看成是个电子方面的企业。

 不仅是理解上的问题,在企业经营的方式上,索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索尼的经营是以“索尼”公司为中心,最直接的利润来自日本国内的电子部门,索尼就是一家电子企业,在日本国内有很多生产据点,靠在这里的生产来维持企业经营。但是,生产形式在20世纪末期发生很大的变化,索尼产品在中国生产,在美国销售的时代到来了,只看索尼在日本国内的生产销售,已经看不出企业的优势。索尼总部的相关费用、研发费用都要算在日本,企业内自然有人开始问∶“为什么总公司要花去这么多的费用?

 其实不仅是我们,松下、日立、东芝也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索尼在日本的销售额与总部相关费用的矛盾特别的显著。

 CEO的新经营手法

 

对于《论座》杂志问到的压缩日本国内的工资是不是能做到这个问题,出井回答说∶“这是十分困难的。”

 

日本的工资(固定费)问题实际上是日本白领阶层的劳动生产效率的问题。与水平型产业相比较,白领的生产效率相当的低。日本企业采取的对策是∶改善信息系统,引进供应商链条管理制度,其他方法也在想,但是日本是个终身雇佣的国家,在人事体制上要想实现一些改革,行动起来很不容易。

 

这里还不单纯是个工资的问题。比如半导体的制造是典型的设备产业,电子本身又大量使用劳动力。结果我们是一方面要大量投资设备,另一方面并不能减少工人人数。索尼是受到了两面夹击。

 

如果“明天就有可能倒产”的话,整个企业也就会有一些危机感,但索尼没有到这个地步,从一个又一个的局部看,索尼还非常健康,“我们这里绝对没有问题”,大家都这么想的话,就像一个已经体重过重,胆固醇超标的人一样,只要他感觉不到身体哪个部位开始疼痛、开始奇痒难忍,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健康,没有任何问题。

 

作为企业的CEO,他在日常经营中要注意三件事。第一是销售与资本成本的关系,第二是利润率,第三是资本运转的效率。

 

比如,好莱乌电影的制作费每部为40亿日元左右,要想提高资本运转的话,就要在圣诞节前后上映。不能是在美国上映了一年以后再在日本上映,必须要在世界同时公开。《达·芬奇密码》就是按这个模式上映的。

 

在设备投资方面,折旧要花3年、7年等比较长的时间,电子产业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自然和电影不一样。

 

人们常常会认为“企业领导下命令就是了”,但是索尼集团有15万人,有数百家直属企业,在这些企业的下边还有数不清的相关企业,领导下一个命令恐怕不那么容易渗透到企业最低层去。企业领导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握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能直接下命令的业务并不是很多。有些CEO说∶“我们的部下很不听从命令。”我想不是那么一回事。

 

20069  编译∶陈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