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工程的启示

(2006-08-28 10:48:12)
在今天的中国,三峡工程始终不断被提及和议论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质疑和非议。可是,它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找到了解决或者应对的办法,没有成为阻挡工程建设的理由,相反促成了工程的不断修正、完善和良性进步。在《财经文摘》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博友。
所以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同样贡献很大。”
政府似乎早已经意识到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时的决策者认识到,如果不加快寻找新能源,不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想出解决的办法,将会成为引发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因此说三峡工程是带有强烈政治意志的经济性质工程,并不为过。
2006年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项耗资人民币2000亿元,世界历史上最浩大的水电工程将开始完整地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整个三峡工程的建设,包括城市搬迁、移民安置等等许多问题,无论是直接的投资,还是隐性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但是无论是库区人民,还是生态环境,至大坝正式建成之日起,基本上已经到达了极限,即再扩大损失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无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怎样的艰苦,工程已经挺过来了。下一步需要做的,则是如何去修补工程遗留下的“累累伤痕”。
而作为建成的三峡工程,其所能够带来的利益和发挥的好处,却才刚刚开始。其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力资源,更节省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和运力资源,长江中下游以前用于防止洪涝灾害的人财物投入将大大减少,大量粮仓土地可以放心地计划使用……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数百亿元。
在这个“ 损失”与“创利”的简单计算中,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但是,所有的想象和预期并不能解决三峡工程带来的众多问题与矛盾,这些矛盾有民间与政府的,有民间内部的,也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