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升温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电影推波助澜,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大热门,有人则对这股热潮刨根问底,发出疑问:《达·芬奇密码》怎么了,《新闻周刊》
2006年5月22日 
这部小说的情节构建于一个充满争议的基础之上,那就是玛丽·玛德林娜在耶稣受难时怀上他的孩子,并且暗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圣怀”——盛放耶稣血容器——以使耶稣的血统得以延续,而罗马天主教廷内部的邪恶势力却将这些秘密封锁了多年。电影的上映日期逐渐临近,而来自教廷的反对声势也就愈发强烈。
这部小说把耶稣说成了是一个凡人,他并不是圣母玛丽亚生的;他是以色列一支贵族的后代;耶稣与十二门徒的画像《最后的晚餐》里12个圣徒中包括玛丽·玛德林娜,而这个女人还为耶稣生下了后代,在达芬奇为首的秘密团体的保护下,他们一代一代地生存了下来。布朗的初衷可能是为了重新诠释基督教的“家史”,尤其是揭露天主教“压迫”女性,“欺瞒”耶稣个人生活的历史“真相”等目的,本意是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
为什么人们要对这部电影和它的原作如此大惊小怪呢?“这只是虚构的故事而已。”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朗·霍华德执导这部电影片,他曾对《洛杉矶时报》说:“这不是神学,也不是历史。”但是原作者丹·布朗的观点却不尽相同。虽然他现在已经不接受采访了,但他在2003年曾经对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说过书中的角色和故事虽然皆为虚构,但是那些“史实、秘闻、仪式却绝对属实”。那些背景是完全真实的。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