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沙蜥》发表
(2010-05-05 20:19:29)
标签:
散文怀念沙蜥乌海杂谈 |
分类: 书生的作文 |
《怀念沙蜥》发表在今天的《北方新报》上,这个题目在几年前就想好了,但一直写不完整,一直到上个月才完成,它也是这两年最满意的文章之一。下文是原文,在《北方新报》发表时编辑将题目改为《想念沙蜥》。网址:http://szb.northnews.cn/bfxb/html/2010-05/05/node_30.htm
春天到了,不知道放到外面的那两只沙蜥怎么样了……
怀念沙蜥
多年前的老石旦,是一幅明净的水彩画。
三十多年前,我生活在乌海市海勃湾矿务局老石旦煤矿(现在的乌海市海南区老石旦镇)。那时的老石旦汽车没有现在多,煤窑没有现在多,灰尘也没有现在多,因此环境比现在干净得多,天空明净,空气清新。
从我家出门不远是一个小树林,里面有杨树、沙枣树,还有柳树。树林里生活着许多种鸟,有好多我至今叫不上名字,而现在能看见的似乎就是几只脏乎乎的麻雀了。穿过树林是一片沙滩,过了沙滩再往西一直走就到了黄河,骑自行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
沙滩是儿时经常去玩的地方,沙子的颜色像金子,黄灿灿的;手感滑滑的,抓一把,用手一攥,会从指缝溜走。赤脚走在上面,脚下绵绵的,十分舒服。沙滩上长着沙蒿、沙葱和油油柴。(即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因其易燃,多年前被人们大量采伐当引火柴,现乌海已建立四禾木自然保护区。)在这片沙滩上还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有甲虫、蝈蝈、蚂蚱,还能逮住仓鼠和刺猬。有时候还能看见野兔在不远处探头探脑,还有蛇,但好像都是无毒的,经常可以看见大点儿的孩子逮着玩。也就在这片沙滩上,生活着一种精灵一样的爬行动物——沙蜥。
沙蜥这个学名是我参加工作后才从资料上知道的,在那之前我们叫它马蛇子。还有人叫它“沙和尚”,也不知这个名字是因为什么起的,跟《西游记》里的沙僧有没有关系。
沙蜥是游弋在这片沙滩的精灵。走到沙滩上,忽然会从脚底蹿出一只跟沙子颜色相近的小动物,往往吓人一跳,这就是沙蜥。沙蜥蹿出后,却不一下跑远,蹿出几米,它会停下来,似乎是极不满的偏过头打量一下是谁打搅了它的清静,然后又箭一样游到远处,之后,沙滩又是一样的寂静,不留一丝痕迹,只听见夹在风里远远传来的山雀的鸣叫。在沙上,沙蜥如鱼在水。
那时候多数人家条件不好,为了贴补家用,很多人家都养鸡。而甲虫、蚂蚱还有沙蜥是纯天然的,营养丰富的,又极省钱的鸡饲料。于是,对沙蜥的杀戮开始了。孩子们经常成群结伙地去抓牛牛(甲虫)、打马蛇子(沙蜥)。杀戮它们的武器是孩子们自制的一种窝成战刀形状的铁丝。
按理,沙蜥天生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在沙地上又有着卓绝的滑行速度,不应该成为人们的猎物。然而,一物有一长,也必有其一短。沙蜥的缺点是它虽然有很好的伪装却不能沉得住气,当人走到它的附近时,即使没有发现它,它也会惊惶失措,急于逃跑,这样反而暴露了自己。而更大的缺点是,它逃跑不是一溜烟的跑走,而是跑出几步远,还要停下来回头观望一下,而就是这一下观望往往要了它的命。
沙滩上一群孩子挥舞着“战刀”,战刀挂着凛冽的风声抽向沙蜥,一只沙蜥被抽中了,孩子发出一声欢呼。沙蜥被抽得翻了身,露出白白的肚皮,四肢抽搐着。一个孩子拎起它的尾巴把它穿在另一根铁丝上,那根铁丝上已经穿上了一些沙蜥,那些是孩子们的战利品。还有的沙蜥被脚快的孩子踩到脚下活捉后装进了瓶子,与甲虫和蚂蚱关在一起。真奇怪那时候的孩子会那么胆大,又那么残忍,当时的那种欢呼和麻木是我好多年后从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看到日本人杀人后才有的表情。一只只沙蜥倒在了“战刀”下,孩子们回家时,已经是满载而归了。瓶子里装满了甲虫、蚂蚱,铁丝上串着满满的沙蜥。
鸡们早在等着这一刻,孩子们刚进院,鸡们就扑扇着翅膀飞奔而来,领头的是我家那只雄姿勃勃的大白公鸡。大白公鸡根本不屑看那些小小的甲虫和蚂蚱,而是直接啄向一只活的肥大的沙蜥,刚从瓶子里被倒出来的沙蜥正要夺路而逃。大公鸡仅仅几个箭步就追上了它,低头一啄,正在头上。大公鸡一口吃不下这只肥大的沙蜥,伸直了脖子使劲往下吞,往下吞……
许多年后,当我在给学生讲生物课时,从一份资料上得知,沙蜥是一种保护动物,才知道当初造过多大的孽。
然而,沙蜥们更大的灾难是在以后。有一天,这片沙滩上突然开出了好多的小煤窑、小炼焦厂、白灰窑、砖厂,天空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儿,地面掏得到处是洞,沙子上落上厚厚的灰,天空不再湛蓝,树叶不再翠绿。小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对它们来说是毁灭性的,沙蜥们背井离乡,逃之夭夭,在那之后许多年,我再没见过沙蜥。而野兔和蛇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踪迹。与沙蜥遭受同样厄运的还有四禾木和沙蒿,成片成片的四禾木、沙蒿被砍伐,烧掉,沙滩上支离破碎,满目疮痍。
去年夏天,儿子在从东胜回呼市的途中捉了两只沙蜥,我们把它们养在窗户双层玻璃的夹层里,给它们铺上沙子,为它们捉虫,悉心地照料着它们,对沙蜥我有一种深深的愧疚。秋天,虫子不好捉了,沙蜥的食物越来越少,我让儿子把它们放到后院的一个菜园里,在那里,它们会找到自己的自由生活。
近些年,觉醒了的乌海人开始重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关掉了不符合标准的小煤窑,小焦化厂,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也许有一天沙蜥们会携儿带女从远方回来,回到故乡继续享受明净的天空和绵绵的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