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语文依然是心头的眷恋

(2022-10-13 21:09:56)
分类: 教研手记
最近接连听课。之前是市会课的磨课;前天去了协和听两节课题研究课,今明两天又是外区的市新秀评选听课。

课堂当然是有好有坏,但也会清晰感受到一种努力的改变。《四季之美》一课,运用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填写景物和相关特点(美景美言),给了他们思考实践的机会,这与以往课的差别在于:1.让全体学生进行了阅读的动笔和动脑,而不是通过点对点的提问,关注几位学生;2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且这种实践需要提取信息,锻炼了能力。总而言之,让学生静下来真正的做语文的事了。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分享,感受四季不同的韵味;又借助导图积累背诵,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四季的赞美;最后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用上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写秋日景物。

协和的课题研究课更有了一种结构上的突破。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体现了真正的入项。童话单元的第三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设置了给一二年级的学弟学妹讲童话故事的任务,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发布,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学习中,教师又通过几个板块式的活动来推进教学,如“讲科学知识”,参照图片讲解牛的进食过程;“梳理惊险的情节”,通过完成鱼骨图,写出青头和红头的动作和心情,来分享故事发生的过程,同时在鱼骨图中渗透“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两个伙伴之间的真挚情谊;“锤炼剧本台词”,提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来引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并演一演这个童话。

整堂课由于任务驱动,学生兴致盎然,课尾学生还提醒老师下午的课可以用来练习讲故事,足以说明学生学习的投入和参与度都很高。在每个版块的教学设计中,细节也很重要,感觉一些驱动型的问题是关键,一方面指向文本主旨,针对性比较强,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具有开放性,撬动了学生的学习,真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当然,这样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要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以点带面,注重评价的相互性等。

今天七堂课,上的都是三年级上册的《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堂课很难用一种“任务”去设定,当然,有的老师用了两张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为入选抗日杰出贡献的人选择一张图片;有的通过自主任务单来带动学习。如图所示。但无论外在的形式怎么变化,不能改变的是,老师是否将学习的重心放在理解人物上。也就是把握和解读文本的适切和精准。然后是教学的细致推进,是否到位。如战斗环境的描写,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激烈、危险,但应该让学生想象到这样的画面,感受可能发生的危及白求恩生命的处境。如对于白求恩精神的理解,还是需要深入到文字内部去体悟,他的镇静自若,他的医术高超,他的舍己为人,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等。只有在文字间游走,学生才能触摸得到文字的温度与情感。如果只是泛泛地进行环境和人物表现的概括,只是贴标签式的交流,学生是无法引起共鸣的。

有几个问题是比较有张力的: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老师用两个问题来推进:1.这句话出现在哪?三个阵地意思一样吗?2.白求恩在自己的阵地上是怎样战斗的?默读课文,画出白求恩工作时的样子,用白求恩(    ),我感到(    )来说一说。

重回课堂,多一点思考,语文依然是心头的眷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