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条线管理,强化执行力
小纪镇第三初级中学
一、为什么要“实施两条线管理,强化执行力”
以往学校管理采用的是副校长分管制,教学工作主要由业务副校长负责,班主任及学生管理主要由德育副校长负责,这种管理方式虽然领导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便于副校长开展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问题有三点:第一,主要工作缺少合力。由于职责有界,两位副校长各自把精力投入到分管的工作中,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一般很少过问,在工作上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第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副校长对学校工作虽然布置详细、要求具体,但中层领导认为工作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开展的好坏与自己关系不大,教师工作有无成效,是教师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对布置的工作,级部领导、学科领导往往只起到传话筒的作用,对出现的问题大多消极应付,甚至推诿扯皮,不能正确引导、主动负责,从而使执行力大打折扣,出现副校长忙、中层领导闲的不良倾向。三是日常工作进展迟缓。中层领导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对级部工作和学科教学不能及时总结、适时调整,对教师工作缺少跟踪指导,对遇到的问题不能强力整改,直接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
2007年9月,教研室召开了全市初中“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现场会,我们深受鼓舞。而且教研室的主要领导还到我校调研,着重谈了学校管理问题。交谈后,我们启发很大,深度思考后形成这样的认识:要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就必须强化执行力;要强化执行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特别是中层领导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要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就必须把权利、责任分配到管理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进而把管理重心真正下移到级部、学科组。基于这种考虑,我校通过采取学科组、年级组“两条线”管理,实行“连带制、捆绑式”考核,全面强化执行力,努力实现决策层、执行层、督导层的有机互动,初步形成了“管理处处见、权利层层有、责任人人负”的学校良性运转机制。
二、什么是“两条线”管理
“两条线”管理就是以学科组管理为纵线,以年级组管理为横线,坚持两者同步运行、交叉渗透,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先说学科组管理。这条线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由业务副校长→学科分管领导→学科组长→学科教师分层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学科教学和校本教研,具体工作包括五个方面:(1)学科课题研究;(2)学科教学研讨和教法交流;(3)学科组集体备课;(4)学科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5)学科听评课。
再是年级组管理。这条线是以级部为单位,由级部主任→(班主任、教师、学生)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具体工作包括五个方面:(1)级部教风、学风管理;(2)召开级部例会、班主任例会、级部教师会,传达落实学校办公会精神;(3)级部班主任管理;(3)级部师生安全、纪律、思想教育;(5)检查指导级部教师的集体备课、作业、课堂授课。
为确保做到“两条线”纵横交错,学校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我们采取如下操作方式:每周一第一节召开学校行政办公会,先由分管领导回报总结上周工作。我校领导的日常工作分工是,教风、学风情况由赵辉副校长负责检查考核,卫生打扫由辛志远主任负责,晚睡纪律由晚上导护值日领导负责,打饭秩序由孙东兴主任负责,课间纪律情况由邢京舜副校长负责。每位领导都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公布结果。再由分管领导根据学校和市局、教研室等上级部门的要求安排下周工作。办公会结束后,年级组这条线由级部主任召开班主任会、级部学生会、级部教师会,落实办公会精神;学科组这条线由分管领导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相关活动。
三、怎样实行“连带制、捆绑式”考核
“两条线”管理涉及的责任人主要是学校全体领导和学科组长。为有效实施“两条线”管理,学校依据“两条线”管理的内容对所有领导干部和学科组长的考核进行大胆调整,采取“连带制、捆绑式”考核的办法,确保做到“两个明确”、“五个挂钩”。“两个明确”,即明确责任人,明确考核办法,你分管什么工作,就考核什么工作。“五个挂钩”就是根据学科组、年级组的五项具体工作情况将领导干部、教师的考核连在一块、捆在一起,并把五项工作的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其中年级组考核成绩所占比例是55%。例如年级组管理的“五个挂钩”是:(1)级部主任的备课、作业成绩与本级部全体教师的备课作业的平均成绩挂钩;(2)级部主任的授课成绩与其指导的本级部全体教师的授课平均成绩挂钩;(3)级部主任的教学成绩与本级部全体教师教学成绩平均分挂钩;(4)级部主任管理年级的教风、学风、安全、纪律等考核分数与级部主任的级部管理成绩直接挂钩;(5)级部教学名次考核的奖惩与级部主任直接挂钩。同样,学科组管理的“五个挂钩”是:(1)学科教师课题研究的成绩与学科组长考核挂钩;(2)学科教师教学研讨和教法交流的成绩与学科组长挂钩;(3)学科组集体备课的成绩与学科组长考核挂钩;(4)学科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的成绩与学科组长挂钩。(5)学科教师听评课的成绩与学科组长挂钩。当然,学科组长工作的开展由学科分管领导负责,分管领导的各项考核与学科组长挂钩。
下面,仅从年级组管理这条线来具体来说说小纪三中的做法。年级组管理考核分级部管理和级部教学两大块:级部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级部教学包括级部教师备课、集体备课、作业情况,级部教师课堂授课情况,级部教学效果,以及级部教学名次考核。
(一)级部管理(共15分)
级部管理分学生管理5分、教师管理10分。这两部分的考核以每周分管领导检查汇总的成绩折算,同时规定,如果级部对师生管理不到位,学生发生重大违纪、安全问题等,级部教师对学校、上级布置工作不落实,违反教师考核细则第七条第九款所规定的,扣级部领导1—20分,并承担相应责任。对有多名领导的级部,例如我校初四除级部主任外还有3个主任、副主任,采取的办法是将他们分到班级,其职责是与级部主任相同,考核随着分管班级的各项工作走,这样他们要和级部主任一样积极参与本班级的教学指导检查管理,否则各项得分就低。
(二)级部教学(共40分)
1、级部教师备课、作业情况(10分)。考核细则中规定,以级部为单位,级部主任每月至少对本级部教师的备课检查一次,留好记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该项成绩的计算公式:以学校检查为依据,本级部教师备课、作业总分/任课教师人数*10%即为该项得分。这就要求级部主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本级部教师的备课、作业加强过程检查指导,你的工作力度越大,指导越有效,教师的备课、作业越合乎学校要求,本级部教师的平均分就越高,你得分也就越高;反之,指导不力,落实不到位,有一个拖后腿,你的成绩就会随之降低。
2、级部教师授课情况(10分)。考核细则中规定,级部主任每周至少听本级部教师两节课,搞好指导,留好记录,切实提高本级部教师的授课水平。该项记绩办法是以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为依据,计算公式为:本级部教师授课评议总分/任课教师人数*10%。这就要求级部主任要多听课,多指导,对认识不到位、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要跟踪听课、多加指导,如果有一个拖后腿,也会影响级部主任的该项得分。
3、级部教学绩效。该项按级部教学成绩考核和级部教学名次考核两部分来考核级部主任对本级部教风、学风的管理。过程管理措施得力、扎实有效,师生积极性高,教风正,学风浓,级部教学成绩好,级部主任得分就多。考核细则中规定,该项得分两部分:其一,级部教学成绩考核(20分)。具体考核以学期末级部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部分考核为依据,计算办法为:级部任课教师教学成绩考核总分/任课教师人数,得出各级部平均分,平均分最低的级部以平均分为该级部主任该项折算得分,其他级部得分是本级部的平均分+差距分,差距分是本级部高出最低平均分的差再乘2,乘2的目的在于拉大级部得分的差距。其二,级部教学效果名次考核。在期末升级考试中,级部成绩比上学年升级考试成绩每上升1个名次,级部主任加考核分1分。级部成绩进入全市前1—5名的,对级部主任奖10分;进入全市前6—8名的,对级部主任奖6分。
四、实施“两条线”管理的成效及遇到的实际问题
主要成效有三点:一是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发挥了基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不再是敲边鼓而是一线主力,这样就形成了上下一条心、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良好管理局面。二是强化了过程管理,提高了工作实效。以往的工作都是由分管领导布置下去,教师执行,工作究竟做的如何,分管领导心里没底,中层领导不管不问,教师应付了事,工作过程中缺乏及时的指导和矫正。实施“两条线”管理后,能层层有责,责任到人,环环相扣,中间环节有人真抓严管,形成了“权利层层有,管理处处见,责任人人负”的运转机制。三是强化了执行力,严把了落实关。学校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得到扎实开展,师生管理步入正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当然,在实施“两条线”管理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我校教学班太少,政治、史地生和音体美等学科几乎是一人教双班或跨级部,所以在划分学科组时是把音体美划为一个组,政治、史地生则是不同年级在一个组,这样这几科的集体备课研究存有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的问题,以教学效果对这几科教师进行捆绑式考核有些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