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字之祖《瘗yì鹤铭》

(2009-02-15 21:54:15)
标签:

大字之祖

瘗鹤铭

书法

文化

分类: 教学参考

 

大字之祖《瘗yì鹤铭》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传为陶弘景所书。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未出水时之拓本称“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后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书。唐人孙处元《润州经》认为系王羲之书,宋黄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因陶弘景曾自号华阳隐居,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即认为系陶弘景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由来已久。《石门铭》在陕西的汉中博物馆,《瘗鹤铭》就在焦山碑刻博物馆。“瘗”是埋葬的意思。关于《瘗鹤铭》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途经镇江来到焦山,看到一对仙鹤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王羲之从中受到启发,于是便和养鹤的和尚提出,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和他交换这对仙鹤,这位和尚答应了王羲之的要求。王羲之说,等他出去办完事情再来焦山领走仙鹤。一个月后,王羲之再次来到焦山,那位养鹤的和尚告诉他,这对仙鹤在他走后不久便死去一只,另一只没多久也死掉了,已把它们埋在山上。王羲之听后十分伤心,他爬到山上,仙鹤已杳,看到的只是一对小坟丘。此时他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不朽之作—《瘗鹤铭》。关于《瘗鹤铭》至今还有两个千年不解之谜:《瘗鹤铭》自宋代被发现以来,备受书法家推崇。

 

  《瘗鹤铭》自宋代被发现以来,备受书法家推崇。历代书家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更是推崇备至,称之为“大字之祖”。南宋大书家曹士冕称“瘗鹤笔法之妙为书家之冠冕”。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龚自珍也对它大加赞赏。甚至有人称为“仙书”。《瘗鹤铭》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古朴、自然、潇洒、奇逸,具体看有三大特色:第一,行笔时圆笔藏锋(显得含蓄、稳健),笔意从篆、隶中演化而出,古意盎然。第二,结字更具创新精神,核心凝重、体势开张,横画、撇画、捺画尽情地向四周扩展。这种“扩四周紧中宫”的艺术处理方法给人一种宽博雄浑的气概,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第三,在章法上,追求整体的平衡对称,字大小参差,节奏感和流动感很强。

 

大字之祖《瘗yì鹤铭》


《瘗鹤铭》的书法艺术代表了南朝的书法面貌,是书法发展史上字体由篆、隶向楷书过渡时期一个极为珍贵的实物遗存,虽然它已经是成熟的楷书,但仍能从中看出楷书发展过程中的篆隶笔势的遗意。它是研究书法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历代书家学习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范本。宋黄庭坚就是吸取了它的精髓,成为一代大家。它还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书家良宽就以取法《瘗鹤铭》而成为一代宗师。

  

 大字之祖《瘗yì鹤铭》

 

  近代流传瘗鹤铭碑刻文
    瘗鹤铭并序  华阳真逸撰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邱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尔岁辰玄门去鼓华衮留声我唯仿佛事亦微冥尔其何之解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未下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上皇山樵人逸少书夅山徵士丹杨外仙尉江阴真宰立石

 

大字之祖《瘗yì鹤铭》

 

大字之祖《瘗yì鹤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明代绘画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