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 格雷的画像》
序言
艺术家是美的创生者,去揭示艺术而隐匿艺术家自身,这正是艺术的旨归。而批评家则是这样一种人,他能将自身对美的感触转译为另一种形态,或者转化为一种崭新的物质。
批评,无论从最高形态或最低形态,都算是一种自传。那些从美中发掘出丑的人,自身便是腐朽而毫无魅力的。这种行径也实在是个错误。
那些从美中阐发美的人,是有教养的。希望因他们而存在。他们是被选的一群。在美的眼中只有美。
从来没有所谓道德的或者不道德的书,书只分为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如此而已。
现实主义令十九世纪大为火光,因为它使得人们像一匹怪兽在一面镜子中看破了自己的影象。浪漫主义也不见容于十九世纪,因为它使得人们像一匹怪兽在一面镜子前看不到自己的影象。其实人类的道德仅仅是艺术家的一个题材;而艺术的道义本身就蕴涵在将不完美的素材加以完美的运用之中。
艺术家无欲证实任何东西。尽管正确的东西的确是可被证明的。艺术家无所谓道德上的苟同,同情道德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实在是一种不可原宥的恶习。艺术家是无所限圉的。他们能够表现一切!
对艺术家而言,思想和语言同为艺术的工具;邪恶与美德都是艺术的材质。从形式上看,所有的艺术也都是音乐家的艺术;而在情感上,所有的艺术又都等同于演员的演技。所有的艺术都既是表象又是象征。只看到表象,或是只看到象征,都是不合适的。
艺术真正反射的是观者,而非生活。对于一项艺术作品的多种观点正反映出这件作品的新颖、复杂与生机。在批评不认同的地方,艺术家忠实于自己。我们常常会原谅一个制造出了有用之物的一个人,即使他可能原本对所造之物并不欣赏。看来,对造出无用的东西的唯一托词,只能是一个人太爱它了吧。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当无用的!
(王尔德,在这篇序文中,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理念:即俗称的为艺术而艺术。他认为美是艺术的实质。推崇艺术的本体论。他也为自己辩解,认为道德是短暂的,艺术是长久的。其实,这种思想是很容易被我们这些时不时便感叹“人生几何”的东方人所理解的。他的确是被选的一个。让人在百年后的今天,仍迷恋在他作品的美丽之中。这也许便是我为何在忙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还会试着翻译它的原因吧。个人译作,如有错误,一笑置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