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1993年因为准备移民,也为了外接电影的工作量的大增不能再兼顾台里的工作而离开了
TVB,但是和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密切的联系。饮水思源,我能在香港有这样好的发展, TVB 起了绝对的关键性作用,行内的人们都把 TVB
比做少林寺,虽然工资给得不很理想,但在这个全亚洲最大规模的私营电视台里面有着健全良好的流水线制度,汰弱留强挑战每个人潜力的底线,台里聚集着各类顶级的精英,每个部门的配合丝丝入扣紧凑协调,快节奏高效率地发挥着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一件件辉煌的奇迹,留下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这种工作热情和自发性的投入是我以前从所未遇的。因此,虽然每年有很多人为了种种理由而离开,但也有很多新人蜂拥加入这个行列,一切工作依然照旧不受影响,TVB
几十年屹立不倒是有它道理的。
几年下来在 TVB 的浸润, 脑筋机警敏锐,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黑天白日摸爬滚打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对付下来
。而且从这里出去的人大多都在各方面有极好的表现,得到社会上的重视和信任,在这行内形成了一个广泛有力的人际网络,分布中港台和世界各地,直至今日我还受益。因此只要
TVB 的朋友有求于我,绝不推脱,他们有事,我不吃饭不睡觉也挤出时间去做。所以常常见到我和住在楼下的梁志勇一大早从沙田趁 TVB
的班车赶往清水湾邵氏片场边的电视城去开会,去接洽,也就有了上述音乐的诞生。
当年永盛拍“十兄弟”(导演:李力持,主要演员:钟镇涛,张敏),中国传统民间神话故事,李力持找我帮手写音乐,老拍档合作得心应手,我这个人童心不泯追求新玩意儿,买了把电子提琴自己拉,工作加娱乐还趁机练练琴,这把提琴有五根弦,所以音域上等于在小提琴上又加了把中提琴,表现力更强了,为这部神幻电影添加一些新鲜感外还不失人性情感,符合这部影片风格,我把罗坚带着,多认识些人外也长点见识。这部没太多大卡士(重头明星)的电影也有过千万票房,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杜琪峰筹备拍摄“天若有情 III
之烽火佳人”,要了解遥控航空模型和一些老飞机实体的情况,拉我和他跑了趟北京,一路也沟通一下这部片子的音乐,决定用大乐队来做这部电影,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音乐录音棚,我也和中央乐团先打个招呼,捎带陪他品尝北京的美食
[95年和杜琪峰导演合影于北京北郊航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