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生涯有感 (二)
(2010-05-29 19:33:57)
2002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给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做讲座时第一讲的是哲学问题,第二是教育问题,第三才讲的是我的音乐创作。学点哲学可以使头脑清醒些,看问题,处理事情,做人都会明白些,如中国儒家理论的[中庸],我的理解就是要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在两个极端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平衡点。
教育学生和教育孩子都是这个理,对自己也一样要做好这个平衡。
人的各方面差异是个客观存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清楚地看清这些,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应才施教,扬长避短。
聪明的学生让人夸得多,难免自我感觉会很好,有时还不太用功,对这种学生,我就少夸点多骂点,严格要求,把每一个瑕疵都挑出来,给他压力,让他不用功都过不了关,这样就把他的所有潜力都挖掘出来,为以后的成材打好基础。
苯学生被人骂得多,通常没有自信,见到老师,没有骂他已经哆哆嗦嗦的了,再骂他连仅有的一点点都吓跑了。
对这样的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肯定他的一点一滴成绩,鼓励他的每一小步的前进,启发他的兴趣,慢慢建立起他的自信,
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能掌一定的技能,胜任以后的工作。
这样做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心,你就不会去费那个劲,就会简单地一律对待,当然,省事是省事了,可出来的效果就会天差地远了。
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一样也要做好平衡,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变化,当低沉时要鼓励,当骄傲时要敲打,当急躁时要稳住,当懒惰时要鞭策。这种思想也指导自己走过大半辈子的路,让自己
富贵不淫,贫贱不屈,荣辱淡然处之, 处变不惊,一步一步走向自己预定的目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