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重返故地﹣香港 (1986﹣1997)〔二〕
(2007-06-14 09:34:27)
【吳霜霞芭蕾舞學校】座落在離家走走十分鐘路程的亞皆老街的一座商業大廈樓上,吳老師以前在北京舞蹈學校就是一位出色的芭蕾舞演員和教師,雖說小君已經和她打了招呼,但是看到我空著雙手的找上門去還是詫異的問:“琴譜呢?“(通常的伴奏總是帶著一大摞譜子來上課的),
而我的回答是“沒有“,課間休息的時間很短,她也顧不得多問,匆匆將鋼琴的位置給我交待清楚後就忙著照顧小朋友去了,邊上一個錄音機,我想大概是怕萬一我要頂不下來時還留有一個後招。上課了,吳老師邊示範著動作口裡邊喊著:“一、二、三、一、二、三...“,我即興地和著她的節奏、速度和情緒在鋼琴上漫步似地彈奏,甚至在有大跳、踢腿、旋轉等動作時用相應的音樂形象去密切地襯托配合,我每彈兩分鐘心裡想著:“又賺了一塊錢...又賺了一塊錢“,這種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到香港後的第一筆財富積累就這樣玩儿似的開始了。連續兩堂課很順利的下來,十幾段從柔和慢板到強勁快速節奏不同風格的伴奏音樂令吳老師非常滿意,情緒高漲地交待秘書安排了以後上課的時間,並比說好了的學費還多加了五塊錢給我。

[86年在香港大会堂为【普通話研習社合唱團】演出弹伴奏]
不久,同一座樓裡的【普通話研習社合唱團】也聘我為駐團專職伴奏。另外通過熱心的朋友介紹,我又收了幾個小提琴和鋼琴的學生,只要是我力所能及又有經濟效應的,放下架子,滿懷熱情的去做,大小通吃,雖說零零碎碎數目不大,但積少成多對於剛到埠的我來說已是個極好的開始了。我抓緊時間看報看電視學廣東話,稍帶手了解和大陸完全不同的香港藝術文化,拿著地圖坐上巴士到處跑著去熟習環境,去觀察這個似曾相識又覺得完全新鮮的世界,更經常去書店,去通利琴行看響往已久的電子樂器及各種錄音器材,做好一切準備,並尋找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我已多年沒碰小提琴了,臨時抱佛腳地練了幾天就去【泛亞交響樂團】應徵,團長葉惠康及樂團首席閻泰山問了我的情況並聽了聽我拉的琴後,二話沒說就立即就讓我參加排練,和我一起應徵的有後來著名小提琴家李傳韻的父親李厚義,那是一個極忠厚老實的人,也是剛從河北省歌舞團來到香港的專業小提琴家,我們兩就一起坐在第一小提琴的最後一個譜台排練演出,排練結束後他迷茫的問我:“這就完啦?以後有問題找誰匯報?“我的回答是“這裡沒有組織,靠自己!“。緊接著,香港音樂統籌事務處的樂團在我們應徵後也接納了我們,每星期一去香港各區的學校為學生演出兩場作普及教育,我終於又有了拉琴的機會,認得了很多朋友,還有錢收,好開心。
一忙起來,日子就過得飛快,轉眼間我在香港已呆了快三個月了,我的一個二堂兄胡仲光從國內來港辦事住在我家裡,一天他問我想不想去電視台找工作,並說可以請我當立法局議員的三堂兄胡法光寫兩封介紹信給無線和亞視試試,我喜出望外,那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一個星期後我就收到了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TVB)讓我去見工的信。一直以來,我對我這兩位哥哥心存感激,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幫了我一把,這種机會在一生中不會太多,我要緊緊的把握住它實現我的心願,我要對得起二位哥哥對我的信任和期望。
我按照約定的日子,從旺角趁5號C巴士到了廣播道TVB的人事部,人士部經理程乃根熱情地接待了我(我94年移民加拿大到多倫多後常和他見面,談起往事,他和我說了好些有關我的事,讓我在下面有更多的故事告訴大家),他帶我上五樓配樂組找了組長梁志勇(梁的父親梁樂音是四十年代的老作曲家,為李香蘭,周旋寫過很多歌,其中“月兒彎彎照九州“更是到今天還常能聽到的),梁志勇早年在北京上學,一口京片子,對北京的情況很清楚,所以我一說了我的情況他就讓我隨時都可以去上班,事情之順利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我真是交了好運,出們淨遇見貴人了!馬上辦了該辦的手續。回家順路買了些好菜,準備晚上好好和老婆慶祝一番,明天一早就去上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