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笼书生》实验报告 之五
(2017-11-20 00:08:09)| 分类: 戏剧这事 |
音乐
音乐方面,作为编剧想的是,如何呈现语言的美感,和语义的指向,包括人物境界的提升变化,甚至点化主题。作为导演想的是,整个戏剧表演的节奏和效果,营造现场气氛以及整个戏剧的风格质感。小河提供的音乐超乎了想象,他提炼了三种乐器:三弦、琵琶和古琴,对应明、唐、周三个年代,用笛子贯穿,并且依据对应年代的音乐曲法进行音乐创作,不知道可不可以称为音乐演变的历史。音乐作为舞台重要组成,此次音乐的创作已经进入到戏剧审美层面,十一首歌、大量情绪和人物塑造音乐的介入,使观者并没有疏离感,音乐一直与戏剧交融发展,与剧情和人物融为一体,比之西方音乐剧中的音乐,贴合感传递感力量感更好更妙。演出中,你不觉得演员在唱歌,而是自然地交流、抒发情感和推进剧情。
小河还带来一个新的词汇和观念:音景。观众应该没有注意到,三幕戏所有时间都铺满了像景一样的音乐,它们若隐若现,在大多时间你几乎发现不了它的存在,而在某个时刻它又充满你的耳鼓。即使你听不见,它无时不刻地存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你。可以这么讲,这个戏的音乐比一个普通的音乐剧的音乐不少,但是这个戏不是音乐剧,或者就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本土音乐剧,况且音乐剧不音乐剧有什么重要。
音乐,在戏剧中的美学已经很久没有什么突破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开端。我希望我们能够走下去,我已经能够看到很多美妙的可能性。
第一次听到《螽斯羽》时,我跟大家说:无论从《诗经》的语义,还是音乐曲调,《螽斯羽》可以成为华人的国际歌,这里并无玩笑和客套。
另:昨日,鹅笼的所有音乐和歌唱都已录制完毕,专辑月底可期。
前一篇:《鹅笼书生》实验报告 之四
后一篇:《鹅笼书生》实验报告 之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