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人”带我回三峡

(2006-12-20 01:37:44)
分类: 电影那事
“好人”带我回三峡
电影《三峡好人》第一场戏,当奉节人告诉韩三明江水中的一小片水草就是原来的奉节县X街道X号时,我的心还是被震撼了一下,因为我猛然发现那就是我2002年底曾经采访的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街道,现在已经永沉江底。
我永远都忘不了行走在三峡两岸巨大废墟间的情景,以及“三峡好人”们生存状态带给我的巨大震撼,今天我在电影里再次看到没有被修饰的三峡库区的生活场景。我庆幸中国电影还有一个叫贾樟柯的人,他以人的视角克制的技术悲悯的目光环视三峡一隅,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表达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看法。这样的艺术家是值得尊重的。
贾樟柯是中国电影唯一一个关注中国当代社会的作者,贾樟柯是中国唯一一个会用细节表达思考的导演,贾樟柯是中国唯一一个知道“煽情是可耻的”的艺术家。故事结构简单巧妙准确,几乎所有有关三峡的问题都关注到了,而且他又是生存的、情感的和历史的.我喜欢其中的细节,比如他用人民币上的图案联系起来当地人与山西人的关系,既正确又贴切,他用手机铃声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推动剧情发展。我尤其喜欢“小马哥”,太鲜活太生动太准确的人物,他的死也给人巨大的震撼。
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贾樟柯在如此写实的电影中加入了三个非现实的镜头,一个是飞碟的划过,一个是巨大建筑象火箭一样升空,还有就是结尾在废墟两座楼间走钢丝的人。它们的出现太奇怪了,它们的意象又是如此地鲜明和强烈,一如我对中国当代的认识,太奇怪又如此地平常和熟视无睹,用这样的意象描写中国现状实在是太贴切了。
“三峡好人”是一部令人兴奋的电影,令我回忆起在三峡采访的许多画面,奉节县城里昏暗湿露的小商品一条街,巨大废墟间几个孩子快乐地玩耍,坍塌一半的楼上炒菜的一家人,即将淹没的千年古镇大昌镇上仍然平和的生活,白帝城对面崖壁上的四个大字:中国联通,荡然无存的张飞庙,被一位中年妇女以几万块钱买下的寇准修建的秋风亭,沿江花花绿绿的临时搭建的旅客候船大棚,新县城里随处可见的罗马柱,飞驰在江面上的各种飞艇,圣诞夜我们在一所教堂看大妈组织的宣教的话剧以及爱看武打片的教主……等等,等等。我在三峡采访的经历太难忘了。
实在忍不住,从贾樟柯的电影说到我在三峡的经历,离题有点远了,远就远吧,索性抄录一段我曾经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三峡:古典诗意的消失》结尾的一段(也删了一段),以后有机会我会贴出全文。
那天傍晚,我乘坐最后一班摆渡去坐落于云阳县城对岸飞凤山麓的张飞庙……
在我们乘船回对岸时,我想起欧阳修曾在江边的一叶扁舟上咏出的千古佳句:万树苍烟三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行至长江的中心,偶然的回望,发现那废弃的张飞庙在夜色之中竟有昏黄的光从一扇窗中孤独地透射出来,与我迎面的灯光闪烁的云阳老城默默相望。我突然意识到,这张飞庙与云阳老城已经隔江对视了几百年,连同那句江边绝唱将在六个月后一同永沉江底。稍一想象,顿觉惊心动魄和无限苍凉。
“好人”带我回三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