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资本的新胃口 千万美元对赌民企 (下)

(2006-10-25 12:52:30)
蒙牛投资人金丽丽的投资心得

在中国75%做扩充型领域

文·本刊记者杨柳/图·本刊记者梁海松

金丽丽把牛根生看成自己的一个朋友和一位贵人。

这位中国投资界里罕见的女投资人,3i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兼北京首席代表,端坐在《英才》记者的对面,长发,浅笑。

曾在伦敦做时装设计,却又对伦敦发达的金融市场好奇的金丽丽决定去曼彻斯特商学院攻读MBA。“整整一年,我没有去正经餐厅吃过饭,也没有出去泡过吧。”1995年夏天,她被英联选去做假期实习生,研究一个名为“中国投资战略”的课题。一周后,公司亚太投资部的主管Chris Orman问她毕业后愿不愿意加入英联,她说“如果公司今后愿意投资中国我就愿意加入”,Chris表示这正是他的战略目标。他们为此努力了四年半。

这期间,她除了负责公司东南亚的投资之外,另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中国的投资环境、投资案例、投资公司介绍给公司”。英联一直都在犹豫,因为“它觉得中国的钱太多了”。在“写了无数个投资中国的报告,讨论过无数次”之后,2000年,她终于以投资董事的身份被英联派回了中国。

金丽丽最初想投蒙牛是因为喜欢它的产品。“当时我跟我妈说,要是能有机会投资这个公司就好了。”2002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金丽丽巧遇“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的牛根生,“牛根生是挨着我妈妈坐的,换名片的时候,我妈妈才发现这就是我一直想投的蒙牛集团的总裁。”

金丽丽眼中的牛根生“有魄力、有智慧”,最让她感慨的是,“牛总原本有机会直接二板上市,而且已经谈了很久,我们去了以后跟他说,蒙牛还太小,你应该吸引我们的投资,把公司做大,然后直接上主板,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公司的价值。很多企业家会很关心自己的股权是不是被稀释了什么的,牛总当时的股权也不多,但他推崇我们的意见。”

管理层好,产品好,“那这个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2002年9月,英联与摩根斯坦利、鼎辉向蒙牛投资2600多万美元;次年,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增资扩股3500万美元;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蒙牛是金丽丽在中国所投资的成功案例之一。投资无锡尚德也出自她的手笔。



《英才》:女性做投资的优势是什么?

金丽丽:我不知道有其他工作比这份工作更有意思。女性做投资其实更有优势,虽然也会去做很多的具体分析,但是我觉得首先这个感觉要对,而女性在这方面可能更加敏感。

《英才》:为什么喜欢投资传统行业?

金丽丽:我一直投的都是相对成熟的企业。我加入半年的3i是一个拥有60年投资经验、管理着14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它一直比较关注传统产业,高科技不是它投资的主流。

《英才》:海外基金投资传统行业是一种趋势吗?

金丽丽:谈不上一种趋势。我认识做VC的人里,还是有很多锁定做高科技的。但是从阶段来讲,大家现在可能更崇尚稍微晚期的项目,这样风险小一点儿,投资额也大一点儿。现在基金的规模增大了,至少有一两个亿,那你如果100万、200万的去投,你得投多少项目才能投完?况且投资期限也是有限的,一般为四年左右。所以,你就会希望单笔的投资额更大一些,那你就不得不去看稍微晚期一点儿的项目,看一些大的企业。但这并不是说要脱离高科技,也有一些跟高科技挂钩的项目,规模也很可观。

《英才》:投资传统行业的回报是不是不如高科技行业?

金丽丽:传统行业跟高科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投资高科技是高风险、高回报,投资成熟的传统行业一般来说回报也许会比高科技行业低,但失败的可能性也小。一般来说,你投10个早期高科技企业,可能有两三个做得比较好;但是你投10个传统企业,可能只有一两个不行。所以,不存在哪个比哪个好的问题。看你对哪个更专长,你的资金量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英才》:蒙牛这个项目的投资回报超过了预期吗?

金丽丽:蒙牛所带来的回报相当可观,但更有价值的是它带来的无形资产方面的回报。

《英才》:在中国做投资跟欧美有什么不同?

金丽丽:虽然有些投资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就进来了,但国内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在欧洲,大部分是管理层收购,比如2005年,将近70%都是管理层收购,像我们这样做扩充型的大概占22%。而在中国,70%以上的资金都是做扩充型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市场成熟程度不一样,就决定了你的项目是一个什么阶段的项目,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项目。





3i 2000万美元锁定小肥羊

冲刺餐饮企业上市第一家

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的王岱宗是联想收购IBM PC部门、雨润IPO等知名案例的主要参与者,然而在3i,他还是个新人。他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哪些企业值得投资呢?

王岱宗想到了“小肥羊”——若干年前,他在上海曾光顾过这个牌子的火锅店。

王岱宗也许没有想到,他的灵光一现竟让他摊上了一个第一——国内餐饮业引入海外PE第一单。2006年7月26日,3i、普凯与小肥羊正式签约,共同向小肥羊注资2500万美元,其中,普凯出资500万美元,3i出资2000万美元。



“我去得最早”

小肥羊之“肥”,有目共睹。

1999年8月,张钢在包头开了第一家小肥羊火锅店,到现在,它的连锁店多达710家。在商务部2006年6月公布的2005年度中国餐饮百强榜中,小肥羊以45.7亿元的销售收入名列第二。

“过去的14年,整个中国餐饮业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去年是15%,今年预计是17%。但是,有没有一家做得比较好的餐饮企业上市?没有。”王岱宗对《英才》记者说。

在王岱宗看来,餐饮企业被“这个行业的性质限制死了”,这个行业靠手艺、靠厨师,连锁店开多了,如何保证原汁原味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小肥羊就不同,它的原料和汤料都可以标准化,非常适合规模化发展。”

王岱宗动了去小肥羊看看的心思。“我那时候谁也不认识,就找到小肥羊常务副总裁卢文兵的电话,跟他说我想来看看企业,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卢文兵当时就非常热情。”

2005年8月底,王岱宗从香港飞到包头,待了一天一夜。后来,张钢和卢文兵去加拿大开店,出去一个月,“走的时候,我们跟卢文兵说好,回来再谈”。再往后,王岱宗就经常往包头、北京跑,电话联络更是从未间断。

“投资界是个很小的圈子,我是第一个去找小肥羊的,继我之后,很多投资者闻风而至。”不过,小肥羊最终还是选择了3i,2005年12月底,双方签署了一份独家协议。“可能是我去得最早。”王岱宗有点轻描淡写。



“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小肥羊是3i在中国的第9个项目。在过去的60年,3i在全球总共投资了1.4万多家企业。

一般来讲,3i投资项目会有一些刚性指标。每一年,3i在全球范围内要投资20亿美元,它希望中国能占10%左右,也就是2亿美元。而3i在中国目前一共只有八九名专业人士,所以,这2亿美元不能投得太分散,最好能投到三五个项目中去,于是,3i在中国一个项目的投资额一般在3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

这一次,3i的投资额是2000万美元。据王岱宗透露,小肥羊“最开始说不需要这么多钱”,最终3i用“小肥羊的心结”——加盟店管理说服了它。

2000-2002年,小肥羊曾大面积发展特许加盟店,然而,扩张过快的特许经营带来了管理上的隐患,小肥羊对加盟商的管理曾一度失控。2003年,小肥羊开始战略调整,减少加盟店,增加直营店。“我们跟他们说,不如用我们的钱把加盟店收购回来,自己经营。”小肥羊采纳了这个建议,这给3i留下了其管理层“开明、变通”的印象。

好的管理层是3i心仪小肥羊的重要原因。在王岱宗眼里,“他们专注,全身心地扑在餐饮行业;他们有理想,大多数餐饮企业开两三家连锁店,他们却有着宏大的目标——做全球知名的餐饮品牌;他们还规范,小肥羊的财务体系不像大多数餐饮企业那样不清楚,这为今后上市做好了准备。”



引进外脑

在与小肥羊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的时候,王岱宗反复强调,3i投下的不会只是钱,更重要的是资源和经验,“这会对小肥羊业务的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为了表现公司的诚意,展示公司的实力”,3i找来了汉堡王公司前副总裁Nish Kankiwala ,“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工作和生活过的”他曾是宝洁和百事可乐的高管。Nish Kankiwala专程为小肥羊飞到北京和包头,双方会谈的时候,“张钢、卢文兵都听得很认真,还记了笔记。”

对于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拥有连锁店,且将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及澳门地区拥有分店的小肥羊来说,引进外脑或许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如今,Nish Kankiwala以及肯德基香港澳门地区的执行总裁已经成了小肥羊的独立董事,而王岱宗和另一位同事则代表3i进入小肥羊董事会。此外,小肥羊还成立了一个内部管委会,王岱宗也是成员之一,“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回顾公司近期发展,规划下一步重点。”





传统行业值得关注

口述·清科控股有限公司CEO倪正东

传统项目不是什么基金都能玩的,一个项目动辄3000万、5000万美元,而投资一个项目不能超过基金的10%。以前基金的规模比较小,哪来那么多钱?现在,很多基金的规模就比较大了,竞争也很激烈,一个好的项目往往会有十几家公司去抢。TMT领域的投资机会毕竟有限,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投TMT的同时关注非TMT领域。非TMT的领域太宽广了,行业和地域的分布都更广阔,这样大家的目光就会分散开来,投一个项目就不会老是担心这个抢那个抢的了。

这种变化是一种必然。星巴克有什么高科技?永和豆浆有什么高科技?蒙牛有什么高科技?小肥羊有什么高科技?只不过,新浪、Google、百度大家都知道,就觉得好像这里才有创业英雄,这里才是投资热点。但并不排除其他热点。比如小肥羊,前两年谁能想到3i会投它?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想拥有品牌。

投资传统行业与投资TMT行业大体一样。只不过,TMT公司大多看未来,传统公司大多看规模,因为是后期进入,传统项目也不见得有多难找。另外,不要觉得投资传统行业回报不大,我觉得这是误导。

TMT能占GDP的多少?传统行业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高科技行业机会多

口述·瑞星思达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兼CEO约翰·珀佰特

对于公司的选择,我们只有一个标准:现在正在赚钱,将来能赚更多钱。

只要公司优秀——有很好的增长率和管理层,只要公司业务和管理团队都有很好的未来预期,我们都能投,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高科技行业增长迅速,风险比较大,但是回报率也高。这些投资的特性是最符合风险投资理念的。尽管中国市场很多传统行业存在高增长的潜力,也有一些投资公司获得了很好的回报;尽管我们来中国的首要目的是推动这里的制造企业去美国上市;尽管我们投资的第二个项目就是属于传统行业的中药企业,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投资传统行业会是风险投资的主流选择和长期趋势。

对瑞星思达来说,我们并不排斥传统行业。我们选择的标准是有发展空间的行业,比如,传媒和科技。传统行业可能没有这么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公司的管理团队一定要非常出色。如果一个行业的100家企业里面只有一两家做得好,对那一两家我们才感兴趣,我们要百里挑一;而其他行业可能整个发展都很好,100家企业有20-50家都做得好,我们就更容易挑选项目。

比如制造业是传统行业,我们不是不碰,但不会把它放在第一位,因为很难找到好的项目。如再生能源,一个科技与能源相结合的行业,有一定的未来,但是现在正处在整个行业的调整时期,所以竞争环境太紧张,要投资是一种更大的赌博,除非你足够了解这个行业,不然你不能随便投,你要比投其他行业更慎重。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情况,我们都会很仔细地考虑,然后决定投资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传统行业怎么样,高科技行业怎么样,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说,一般来讲,高科技行业机会比传统行业要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