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派众弟子介绍
萧雅http://www.cujn.com/upload/forum/200595172632.jpg
尹派弟子>>>肖
萧雅,在稚童时代就喜爱艺术,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演员。中学时,萧雅曾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学习过声乐,读完高中后,她考进了上海虹口越剧团当演员。尔后,萧雅进入上海戏曲学校,专攻小生行当。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子。
萧雅曾先后主演了尹派名剧《沙漠王子》、《流浪王子》、《一枝梅》、《绿林奇缘》等十一台大戏和《楼台会》、《山河恋》等十二台折子戏,塑造了二十几个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是一位活跃在越剧舞台的优秀青年演员。萧雅的表演潇洒大方,唱腔隽逸柔美、韵味醇厚,在继承越剧尹派的同时尝试创新,赢得大量观众的喜爱。
歌坛和银屏上的萧雅,拥有更多的青年观众,她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节和国庆文艺晚会等数百场各种类型的演出。萧雅的歌声甜美清纯,悦耳动听,尤以一曲《月亮走我也走》风靡全国,蜚声海外。在一部分的歌曲中,她揉和了越剧运腔的特点,这些歌有越剧轻歌之美称。萧雅曾主演了电视连续剧《江南情》、《汉文皇后》和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情》,并为多部电视剧配唱主题歌,歌声传遍大江南北。萧雅还灌制了一盒个人演唱音带,发行总量在百万盒以上。
1988年,萧雅成功举办了她的个人演唱专场-----《萧雅演唱艺术专场》;1989年,萧雅被特邀出演大型分节式音乐剧《请与我同行》中女主角的角色;1990年,在上海艺术节上,萧雅又推出了展演剧目--越剧新戏《血缘恩仇》;同年,一部根据萧雅个人艺术生涯拍摄的电视片《韵之魅--萧雅艺术风采》也和观众们见了面。这部电视艺术片充分展示了萧雅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其中有尹派名段,也有她自己的新唱段,还有黄梅戏、昆曲、越剧流派联唱及流行歌曲的表演。在上海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中,萧雅很幸运地成了唯一的既开过个人舞台演唱会,并完成了一部100分钟个人电视专题片的演员。1993年和1994年,由萧雅主演的越剧《血缘恩仇》及《玉晴蜓》相继被拍成戏曲电视连续剧。1999年5月,萧雅以一曲尹派名段《洞房》参加了首届国际中国越剧艺术节展播的表演;年底,电视艺术片《形神兼备的尹派传人--越剧演员萧雅唱段欣赏》与电视观众见面。2000年的春节,萧雅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4台晚会。五月份,萧雅在书店与记者和戏迷见面。七月,萧雅又应邀参加了南京经济电台开播十周年庆祝会,并参加了南京越剧迷见面会。九月,应安徽卫视之邀,与戏迷们相约花戏楼。随后又参加了中央三套的《中秋戏曲晚会》。在本月初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越苑神韵》上,萧雅以一段崭新的《桃花扇·追思》,赢得了观众喝彩!而音乐电视《祖国恋歌》正在拍摄之中,歌曲MTV很快也将与观众见面。到明年三月,又一台萧雅个人演唱专场将举办,以此纪念老师尹桂芳逝世一周年。
越剧艺术是她艺术之路的主旋律,而流行歌曲与戏歌的演唱,她虽然也喜欢,但只能是和声,“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喜欢越剧!”萧雅一再地表示。她把自己的生命与越剧融化成一体,为了将来,她扎实地努力着。萧雅属于越剧
茅威涛
http://www.cujn.com/upload/forum/200595172824.jpg
尹派弟子>>>茅威涛
茅威涛,国家一级演员,尹派第四代弟子,现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浙江小百花越剧基金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她的表演含蓄深入。大胆借鉴其他艺术样式的处理方法,将内心体验与程式溶为一体。使角色的创造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她的唱腔师承尹派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尹派,而是根据自己的噪音条件结合各个不同剧中人物性格的刻划法扩展音城,强化流派的表现自成一格。使其演唱在为传统越剧观众接受的同时也为广大现代观众所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人物,赋予越剧小生以新的深度和魅力。
1982年浙江省小百花汇演优秀小百花奖(《盘妻索妻·露真》)。
1984年一举夺得第二届全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榜首(《汉宫怨》《何文秀·哭牌算命》),浙江省第一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汉宫怨》)。
1988年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
1990年上海霞飞杯越剧之星,浙江省第四届戏节演员一等奖(《陆游与唐琬》)。
1993年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西厢记》),第十一届梅花奖“二度梅”(《西厢记》,《陆游与唐琬》),第四届上海白玉兰奖(《陆游与唐琬》),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奖(《陆游与唐琬》)。
1994年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奖(《西厢记》),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第一名(《蓦然又回首》)。
1997年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寒情》),“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突出成就,东京国际舞台演出艺术大奖(《寒情》)。
1998年全国百家“艺德双馨”文艺工作者。
1999年浙江省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五个一工程奖(《孔乙已》),中国戏剧节奖(《孔乙已》),第十届上海白玉兰奖(《孔乙已》),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孔乙已》)。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