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孩子喂饭,婆媳吵成一团,隔代教育真是难

标签:
广秀育儿隔代教育答疑 |
分类: 教子话题 |
广秀老师:
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生下儿子后,只好请婆婆来帮忙。婆婆很勤快,也很疼孙子,但为人固执,也很情绪化,经常因为各种琐事跟我起冲突。比如说,孩子一岁之前,放着好好的尿不湿不用,坚持用尿布,弄得儿子屁股红红的,我心疼极了。可跟婆婆怎么都说不通,她说她两个孩子都是用尿布带大的,怪我乱花钱,什么都不懂。
如今,儿子已经3岁了。我看过您写的《好家教培养好孩子》一书,知道3岁的孩子可以独立吃饭了,就想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进餐习惯,但婆婆坚决不同意,每次都要喂他吃,我说这样会把孩子惯坏的,婆婆却骂我心狠,不顾孩子死活,跟我吵成一团,然后又哭天抹泪,向老公告状,害得一家人连一顿饭都吃不好。我想问一下,面对这种固执的婆婆,怎样才能减少冲突,和睦相处。
乐乐妈
【答复】:
乐乐妈的邮件涉及的是隔代教育的问题。隔代教育是指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主要原因是年轻的父母因为职场压力﹑异地婚和离异等原因,分身乏术,无法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只好把关于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在我国,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因为两代人之间无论是成长背景﹑育儿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围绕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发生分歧和冲突,这就是所谓的隔代教育冲突。解决不好的话,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两代人的感情及家庭的和睦幸福。
如何化解隔代冲突呢?就以乐乐妈的诉说为例,这是很多家庭司空见惯的场景,通常的情形是:一家三代坐在一起吃饭,奶奶顾不上吃,耐心地给3岁的孙子喂饭,妈妈却为此焦灼不安,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婆婆说会把孩子惯坏。结果,奶奶哭天抹泪又告状,孩子惶恐不安,爸爸无所适从,妈妈一肚子委屈,原本和美的一餐饭不欢而散。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如下:
第一,两代人之间缺乏理解﹑体谅和尊重,思维单向
比如说,看到婆婆给儿子喂饭,乐乐妈最直接的想法是“这会把我孩子惯坏。”却忽略了婆婆生怕孩子吃不饱,不顾自己全力照顾孩子的苦心;面对儿媳的指责,婆婆只有“好心没有好报”的委屈,却体谅不了儿媳希望孩子独立的念头。
第二,当着孩子面进行指责式沟通
在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前提下,媳妇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婆婆会把孩子惯坏;婆婆则当着孙子的面哭天抹泪又告状。双方都坚信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情绪有失冷静又缺乏良性沟通,结果是孩子害怕,大人委屈,家庭气氛紧张压抑。
第三,忽视父母榜样作用
两代人都希望孩子好,却不明白,如果孩子总看到父母跟爷爷奶奶争吵,是很难懂得尊重和感恩自己的父母的。如果父母与长辈之间只会用指责的方式进行交流,孩子在与外人交流时也很可能会沿袭这种不良的沟通模式。因为孩子对父母长辈是“有样儿学样儿的。”
该如何化解隔代教育冲突呢?以乐乐妈关于喂饭的冲突为例,建议如下:
第一,彼此体谅﹑理解和尊重
比如,看到婆婆给孩子喂饭,悦悦妈可以温婉地说:“妈,您忙了一天,太累了,孩子我来喂,您赶快吃吧。”话里话外透出的是对婆婆的尊重和感激,以及对给孩子喂饭行为的理解,婆婆感受到这份体谅和尊重,也就没有理由委屈发怒了。因为人性需要赏识和鼓励,理解对方为孩子好的苦心,肯定对方的辛苦,在充满温暖和鼓励的氛围中,两代人更容易沟通,也就更容易就孩子的问题达成一致。
第二,注重言传身教,讲究沟通方法,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就算不满意婆婆喂孩子,当着孩子的面也持肯定态度,对孩子说:“看奶奶多心疼你,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一心喂你。现在,妈妈来喂你,让奶奶好好吃饭,好不好”接过饭碗,先喂孩子几口,再跟孩子商量,你能不能自己吃,妈妈工作一天也饿坏了。这样既化解尴尬,避免与婆婆的直接冲突,也实施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等孩子睡熟了,在对婆婆表达感谢和理解的基础上,跟婆婆友好商量,能否婆媳一起训练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这样,婆婆可能更容易接受。
总之,“家教无小事,处处是楷模。”要想真正缓解隔代教育冲突,两代人在相互尊重体谅的前提下,懂得温婉表达,学会正面沟通,合力给孩子创造温馨民主的成长环境,并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注:如有婚恋教子问题,欢迎关注“百度—问咖——车广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