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杀师案的罪魁祸首是谁

(2015-10-26 06:18:19)
标签:

育儿

少年杀师案

评述

广秀

教育随笔

分类: 教子话题

少年杀师案的罪魁祸首是谁

 

从网络和媒体上不时会看到各种校园暴力和校园惨案的报道,前者如河南焦作一初中女生被同学踩头逼迫跪地“吃垃圾”;江西南昌一名初中女生被其他女生殴打,99秒钟的视频里,女孩肚子和腹部被重踹,头发被大力撕扯后者诸如马加爵杀人案,轰动中美的卢刚事件等等。当然,最近两天,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发生在湖南某小学的一桩少年杀师案。据《长江日报》1023日报道, 1018日,湖南邵东县廉桥镇新廉小学发生一起命案,52岁女教师李桂云被人杀害后藏尸于床底,手机和现金被抢走。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力量进行侦办,次日即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从众多媒体报道的资料来看,在这起触目惊心的杀师案中,三个作案人都是中小学生,现年少年杀师案的罪魁祸首是谁分别为13岁、12岁和11岁;3人当中有2人是留守儿童,另一名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亲生意失败,母亲离家出走,家庭纷争不断。三个孩子都迷恋网络游戏。另据警方披露的消息,3名少年在闯入学校抢劫之前,已经在网吧打了一上午的游戏。而三人杀害老师后,拿着抢来的钱,首先就是到县城打了几乎一个通宵的网游。其中一个孩子次日仍若无其事地到校上课,另两个孩子直到被抓,还在网吧里玩游戏。

纵观被媒体曝光的各种校园暴力事件和校园惨案,施暴者手段之残忍,对被施暴者痛苦的漠视都令人心惊,很难想象如此残忍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就以眼前这起备受关注的少年杀师案为例,惊痛之余,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孩子怎么了,形成其暴力杀人的源头在哪儿?为什么他们杀人后不愧疚自责,而是继续上网?我觉得必须找到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加以遏制。

暴力行为也叫攻击性行为,心理学家们曾通过诸多实验研究暴力行为的成因,比较典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系列实验证明,幼小的孩子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来习得各种社会行为的。比如:幼儿在实验室看见成人攻击玩具娃娃,成人离开后,幼儿也会学着以同样的方式攻击玩具娃娃。所以,对成人攻击性行为的模仿是孩子暴力行为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有些孩子成长于暴力家庭,目睹父母之间大打出手,或者承受了来自父母的暴力伤害,很容易就此膜拜暴力,用暴力解决问题,这可能是校园暴力频发的一个主要成因。再看杀师案中的三位少年,他们都沉溺于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的打打杀杀中获得快感,他们制造的杀师案更多的可能是基于对网络游戏中暴力行为的模仿。因此,如何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严惩为谋利而对未成人年进网吧大开绿灯的经营者是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此外,心理学家通过系列实验发现: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易于引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哈佛大学的乔治·瓦利恩特教授认为:“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应对方式能帮助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相反,一个缺爱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

以此反观杀师案中的三位少年他们中只有一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庭纷争不断;另外两位都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与监管。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到烦恼与挫折时,往往倾诉无门,既得不到父母的抚慰和帮助,也缺乏合理的宣泄途径,因其成长过程中爱的匮乏和积郁的苦痛,这几个孩子无形之中形成了“冲动、偏激、冷漠、易激惹且低共情”等问题人格而畸变的人格往往使得这类孩子在遭遇受挫时不管不顾地报复弱小者以泄愤,并且在冲动之下酿成大错。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三个孩子“害老师的理由竟然是:在学校小卖部偷窃食品被老师发现,担心老师报警。”也许,这个理由很难让众人信服,但对于这三个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真实而残酷的存在。关于这一点儿,心理专家武志红曾在其所著的《过火的自信=自卑》一文中说:“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又经常折磨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我不行,你也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具备这种关系模式的人,最容易制造凶杀案件,譬如连环杀手和偏执狂。

综上所述,引发少年杀师案的首罪魁祸首或者说源头应该是家庭和父母,与父母监管不利,教养方式不当,父教母育缺失,无法给予孩子温暖的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与社会制度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缺失有关。如何依法制裁家暴实施者,打击家庭暴力是有关部门需着力推进的一件事;如何提供制度和政策的保障,让留守儿童有条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沐浴着充沛的爱来成长,这是有识之士应该关注并且努力的一个方向。

记得1979, 德兰修女获和平奖时,讲了这样几句话: 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 —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只有法制健全,每位家长都用心经营婚姻,把爱给足孩子,理智而友好地跟孩子相处,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持续地,不遗余力地设法教会孩子如何自爱与爱人,如何自尊与尊重他人,让孩子内心充满阳光与温情,才会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暴力和各类惨案的发生。(注:本文已被《家庭百事通》杂志2015年第12期刊发,请尊重杂志版权,勿擅自转发与引用。)

 

特别推荐:

                                   好家教培养好孩子 

 
    

悔不该把年幼儿子交给婆婆带

编辑推荐:

 

    "坏家教会毁掉一个好孩子,好家教则会拯救一个坏孩子。”

      好家教培养好孩子容贴近现实,案例源自生活,内容紧扣亲子、育儿这条主线,对问题类家庭关系的讲解极为透彻,一个个案例下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症结所在.各大网店均有售。

 

少年杀师案的罪魁祸首是谁

广秀说男道女话婚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