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游戏夫妻相处广秀随笔 |
分类: 说男道女 |
要求:请用你的两根食指,摆出一个“人”字给大家看。
参与游戏的5名同学很有些摸不着头脑,想不通为什么会出错,道理很简单,在这个游戏中,当参与者看到自己摆的是“人’字时,大家看到的都是“入”字,只有当他们看到自己摆的是“入’字时,大家看到的才是“人”字。
这个游戏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我们看来完全是正确的事物,在别人眼中恰恰是错误的;我们眼中看到的真相跟别人眼中看到的完全是相反的。
把这个道理同夫妻相处联系起来,夫妻之间学会换位思维,有同理心非常重要。尤其是两个家庭背景﹑秉性爱好﹑兴趣习惯等等均存在一定差异的两个人因为婚姻而生活在一起时,只考虑自己的想法,漠视对方的需求会引发很多冲突。
我就曾收到一封求助邮件,那位极度抑郁,情绪濒临崩溃的妻子说:“结婚十多年,他冷全家都得穿棉袄;他热全家都得吹空调;他困全家都得熄灯睡觉;他烦,全家都得轻手轻脚;他爱吃面食,我和儿子想吃米饭只能等他出差时;他外出应酬是工作需要,我偶尔跟女友喝喝茶就被他骂成是不安于室的放荡女人。跟如此专制的暴君生活在一起,我极度痛苦压抑,经常以泪洗面,要不是觉得儿子可怜,早就……”
也许这个案例有点极端,但生活中的确有大量夫妻,遇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从不为对方着想,经常因为对方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需求而气急败坏,吵得面红耳赤。比如:妻子气咻咻地对丈夫说:“吸烟有害健康,我说多少遍了,你为什么就不肯为我戒烟?”丈夫则对妻子咆哮:“吃辣椒还上火长痘痘呢,你明知道我不喜欢吃,为什么顿顿炒菜都放那么多辣?”
谁都知道此类鸡毛蒜皮的琐事很难分出谁高谁低,孰对孰错,但很多夫妻就是天天为此争吵不休,把好端端的感情吵没了。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换位思考,多考虑对方的需求,包容对方无伤大雅的小爱好和小习惯。因为你认为正确的,在对方看来很可能是错误的,真为对方好,当然要尊重对方的意愿。
游戏2:画“脸”(见下图)
要求: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半边脸。左边的同学画出左半边脸,右边的同学画出右半边脸。画完后,左边的同学拿着自己画的半边脸去右边那一组寻找能与自己的半边脸对上的脸。
也许,我们看到上面的图片都会觉得这个游戏没难度,很容易完成,但游戏结果是:没有一个学生能找到与自己的半边脸完全一样的另外半张脸。有的大了,有的小了;有的下笔轻,有的下笔重;有的习惯画在纸的上方,有的习惯画在纸的下方;有的循规蹈矩地画,有的由着性子加上眉毛和胡子等等。这个游戏我在很多班都做过,结果均如此。为什么呢?就像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未经协商和沟通的情况下,分坐在左右的两个人根本没办法画出完全一样,能完美地拼接在一起的半张脸。因为大家各有各的习惯﹑经验和思考方式。
我也跟学生讨论过,怎样才能使这两张脸保持较高的相似度,拼在一起时能给人一种“很像”的感觉?学生说,最好的办法是:统一的纸张,统一的笔,明确的尺寸和比例,包括,必须画在哪个位置都由详细说明。而且,左右组的学生最好坐在一起,好好协商,遵守规则,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相似度,但很难画的完全一样,做到天衣无缝的衔接。
把这个心理游戏蕴含的道理引申一下,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要让习惯﹑经验和行为方式等都存在差异的两个人在一些事情上达成共识,保持一致,只能靠详细的规则和要求,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很多夫妻之所以哀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相爱容易相守难”,就是因为他们过于迷信感情,而忽略规矩规则的重要性。比如,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工作强度和收入都差不多,女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贤惠,结婚后把工资卡自觉上交,对家务﹑孩子大包大揽,对公公﹑婆婆呵护备至,把老公当甩手大爷一样供奉着,伺候着。结果,她累的心力憔悴,他闲的发霉出轨。然后女方哀嚎:“我为你,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累死累活,你为这个家做过什么?我对你父母掏心摘肺,你对我父母为什么那么冷漠?我对你从无二心,你为什么要背叛我?……”
假如,在热恋时,在浓情蜜意地谈婚论嫁时,双方能够理性思考婚姻生活,对于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有个妥帖而理性的安排,比如如何分担家务﹑支配钱财,怎样照料孩子,对双方的老人表达孝心和赡养义务,若一方出轨负情,愿意给另一方什么样的补偿等等,对这些现实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协议,而不是凭借感情用事,就很难发生一方累的要死,委屈的要命,另一方却安然享受,逍遥出轨的悲剧了。
总之,相爱靠感情,相守靠理性。只有充满感情又受理性约束的婚姻才有可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