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 心 今 古 远

(2012-03-14 09:06:37)
标签:

涵养与权谋

李保平著

王振德序

友情

推荐

文化

分类: 友情转帖

会 <wbr>心 <wbr>今 <wbr>古 <wbr>远

            会 心 今 古远

 

            ——评李保平新著《涵养与权谋》

                             王振德

 

李保平先生的史论新著《涵养与权谋》一到手,迅即浏览一遍,辄觉见地独到,视界广邈,不乏见日高论、伐心妙语。于是,余既萌发一气读完的冲动,又有不忍读完的感觉。

                     一、 展示历史的丰富性

书中评析了20位中国古代名人,或为旋转乾坤的当朝显要,或为指点江山的一时名宿;或为宁折不弯的骨鲠重臣,或为摧眉折腰的滑头大佬,乃至独秉朝纲、篡权自立的奸雄……

古谚曰:“直道而事君,岂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君,何归而面父母!”历史对于这些影响历史的宇内精英,无不设下“天降大任于斯”的磨难,甚至磨得肉身伤病、人格变形。其中多数人不是成了皇权魔杖下的牺牲品、道德丰碑上的殉葬者,就是成了宦海惊涛里的可怜虫、政局板荡中的哈巴狗。历尽劫波之后,有的人滑出了仁义的底线,乃至将灵魂插上了草标。这也说明,面对道义与乌纱、孤忠与生命的抉择,人们每每无奈地选择后者。

历史是史家写的,且是史家在一定的政治气候下写的,因此常常如本书写到的伪君子王莽一样,巧加伪饰,粉墨登场,这就需要后世的有识之士剥去其画皮,洞察其真面。本书十分注重对比所创造的历史,在对比中细加甄别、辨析,所得出的往往就是历史的真相。譬如,书中反复将韩信成功前后对比如是,将韩信与张良对比亦如是。

作者也注重细节所创造的历史,将等级制度下避讳重重——为帝王讳、为尊亲讳、为胜者讳……而被掩盖、美化了的真实细节揭示出来,置于聚光灯下,让读者了悟活色生香的真相及其延伸出来的思想意义,进而受到启迪和激励。这,自然也正是读者所翘盼的。

                   诠释历史的诡异性

“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若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礼记》)本书严格地遵从了这一治史要旨,实事求是地揭示谜底,客观公正地臧否人物。

譬如明朝著名奸臣严嵩,绝非呱呱坠地就是一个贪冒的奸宄,相反中年以前堪为一介清流。书中叙述道,严嵩出身寒门,囊萤映雪,25岁即中二甲进士,入读翰林院,成了同僚心目中的“储相”。孰料,本该春风得意的他却称病请辞,自是东山高卧,寒窗苦读。十年磨剑,他已是名满天下的饱读之士,朝廷命其复出,一路飙升,官至宰辅。作者认为,严嵩一生经历了六大拐点,有的是幸运的,更多的是不幸的。人到中年,他遭遇了人生第二个拐点,亦即肇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的“议大礼”,一场人间活剧之下,泥船渡河,人人股栗。以是,担任礼部尚书的严嵩首当其冲,震慑于龙颜的阴晴晦明,畏服于皇权的威逼利诱,屈从于世俗的功名利禄,他一步步滑向了佞幸的不归路。而其不肖之子严世蕃招权纳贿,如蝇逐臭,遭劾被杀,成为其人生的最后一个拐点——从一手遮天拐到一命呜呼。发稀齿落的他最后“叫花子睡觉——穷困”,竟至茕茕然饿死在一间守墓人的茅屋里。试想他临死前,会否高吟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他对自己一生的荣辱毁誉又会作何拷问?

意大利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你必须拥有比对手更多、更大的权力,而且得不惜手段。”一语中的,道出了官场倾轧的凶险和政治博弈的变数。本书总是将历史人物置于彼时帝王的喜怒好恶、彼地朝廷的阴晴雨霁之大背景下,以一种风趣幽默的叙述方式,来观照历史长河的一个个跫音、朝堂内外的一次次绞杀,令你在轻松、平和的阅读之中,偶或产生新奇、惊诧和刺激,乃至振聋发聩的感觉。可见官场之上,古今一理,必须连脚印都长满眼睛,否则你会输得很惨!

披览这一个个名臣浮云朝露般的仕进之路,读者禁不住会发问: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如果那些杰出人物不犯错,历史又将会是怎样的?岂奈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尽管存在其诡异性,但绝对不可逆转,也拒绝假设。

                   揭示历史的现实性

古人云:“察今知古,察己知人;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本书既具备一些史书的普遍意义,诸如积累知识、启迪人生,汲取营养、滋润心灵,铭记过去、垂训将来等,更兼有独具匠心的现实性。

其一是提高个人涵养、修养,克服褊狭、狂傲、操切的性情和处事风格,以应对无常的世事、滴血的仕途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生如弈,无论对手是一个还是一群,施的是正着、奇着,还是看似正着实则奇着;无论对手弈的是缓手、杀手,还是看似缓手实则杀手,你必须始终保持一份静气,在进取心、平常心和功利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作者通过剖析这些大人物的命运走向,及其或一以贯之或一生多变的矛盾心理、扭曲性格,来揭示具有普世意义的人生哲理、生命智慧,阐发修养对于前程命运的影响力。譬如,“韩信在功业未成之际,不仅‘贱能忍耻卑狂少’,甚而坦然承受‘胯下之辱’,而功成名就之后却不能放下大将军的架子,在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之后,仍以与舞阳侯樊哙比肩为耻,‘生乃与哙等为伍!’”如此这般恃功傲物、任性胡为的结果,是用其非凡的生命成就了两句成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作者最后一连用了五个排比段,阐释、嗟叹身份变化带来的玄机及巨大成就引发的危局,可谓醍醐灌顶!

其二是增进权谋、智谋,克服盲从、盲动和信口开河的鲁莽行为,以驾驭云谲波诡、千变万化的官场、战场和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商场、职场。有人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谋略的创造史和实践史,无时无处不定谋布势,直如电光石火。

古人云:“狡兔三窟,谋士三策。”权无常势,祸如潮涌,必须无时不运筹,无处不帷幄。在上述“四场”当中,不仅包括正战、奇战(正中有奇,奇中有正),实战、虚战(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也包括文战、武战(文中有武,武中有文),胜战、败战(胜中防败,败中求胜);而且包括折冲樽俎似的舌战,诸如毛遂、蔺相如等舌辩高手语妙惊天下,计高泣鬼神。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筹划、权谋和胆识。再如,“一天在宴会上,寇准不小心胡须沾上了菜汤,丁谓便站起来为座师擦拭。寇准笑言:‘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这句无心之言严重伤害了门生的自尊心。从此,丁谓在心里恨透了寇准。”本来,一句“感谢”即可完胜,而寇天官却直言贾祸,将大好棋局复杂化,枉逞赤口白舌之利,不仅被贬,还险些丢命。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让我们通过本书一篇篇历史美文的阅读,砥砺品格、情操,增进智慧、识见,并对照自己身后的脚印,来一次深层次、永久性的内省和反思,以便走好下一步。

 作者: 王振德 

 供职单位:海口市金盘开发区建设三横路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5702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