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倡早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2011-10-25 07:46:14)
标签:

早教

理论

重要性

杨澜

兴趣

分类: 教子话题

提倡早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网友呵呵发给我一张纸条:谁说2岁到6岁是孩子多种兴趣培养的时期,就是你们这些宣传,导致现在的家长跟风攀比虚荣!你小时候你爸妈逼你学什么了没有?你们没受过那种苦,就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实话,我被唬了一跳,不知道呵呵是否因为我的几篇倡导早教的文章,勾起被父母逼着学艺的痛苦经历,才将满腔的愤怒发给我,我很欣慰成为她郁闷情绪的出口,但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些想法却值得商榷,现就其疑问答复如下:

1谁说2岁到6岁是孩子多种兴趣培养的时期

婴幼儿及童年期是人类大脑发育﹑语言习得﹑智力发展﹐个性形成和多种兴趣养成的关键期这个观点不是某个人说的,而是被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理论及实验证明了的。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因为“关键”期理论的提出荣获诺贝尔奖;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B·布鲁姆在其“布鲁姆假说”中指出,“假如一个人到18岁时,智慧水平为100,那么4岁时,可以达到50%; 德国洛赫特村牧师威特卡尔.威特坚持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从生下来到56岁时的教育”(0---56岁是儿童各项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中国那句古话:“三岁看到老”,看似荒唐,实则是关键期理论的雏形。

从轰动欧洲的天才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刘亦婷到多才多艺的林妙可;从发人深思的狼孩﹑羊孩到猪孩案例,源自现实生活的很多实例都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上述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2就是你们这些宣传,导致现在的家长跟风攀比虚荣!你小时候你爸妈逼你学什么了没有?

我承认我小时候父母没逼我进过兴趣班,学过钢琴﹑舞蹈﹑书法和绘画等各种才艺。不止是我,我的同龄人也大都没有被家长逼着学艺的经历,但我们的童年时光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度过的,那是物质和文化极度匮乏的年代,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孩子多,收入低,生活拮据的窘境。父母终日操劳,也仅仅能够让孩子填饱肚子,勉强有书读而已。他们根本无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培养孩子多样的兴趣。

我不认为父母不逼着我们学东西是我们的幸运,在我看来,这是时代和家长素质的局限,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因为,成年后的我们正品尝着早教缺失的苦果.就拿我来说,我接受过完整的本科教育,但不识谱,不会画画,不会舒展自如地舞蹈,不爱运动.我经常为自己兴趣的匮乏,业余生活的单调而伤神。放眼四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在工作之余,热衷于打麻将﹑喝酒﹑赌博和玩婚外恋,从未体验过艺术创作之乐,也无法充分领略名山大川之美。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笨,缺乏艺术细胞和高雅的情趣,而是早期教育的缺失和片面的应试教育对我们兴趣的扼杀和高品质精神生活的剥夺。

3你们没受过那种苦,就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兴趣贫乏的人生有多么枯燥与无趣,我们才特别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在优质的早教环境中,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拥有自信而充实的内心。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有远见卓识的父母对孩子必尽的责任。

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的女儿三岁时去阿姨家,对钢琴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于是,席慕蓉鼓励女儿学琴,并且在她四岁多时,给她买了一架钢琴。从每天弹十五分钟到一个钟头甚至两个钟头,从柔软的小手和坐在椅子上小脚就会悬空的小小女孩,到宽厚有力的手掌和高兴起来就弹个没完的国中女主,十多年的学琴生涯不谓不苦,但这份苦却使得士毕业的女儿成为钢琴演奏家,终生与优美灵动的音符为伴;著名主持人杨澜认为自己做访谈节目,之所以嘉宾能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就是因为她兴趣广泛。所以,她很注重对儿女兴趣的培养有意识安排他们自幼学习中国书法,鼓励他们学习绘画和钢琴.如空中飞人般忙碌的她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尽管她儿子主动学钢琴是受周杰伦影响,没多久就不想学了,杨澜还是跟儿子约定,要通过钢琴四级才可以不学;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对女儿弹琴的热情更是全力保护。

杨澜说:“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幼小的孩子是无法察觉自身的潜能与兴趣的,家长善于发现,因势利导,才能为孩子兴趣和才能的发展打好基础.关键期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一旦错过,很难弥补,就像我现在,置身于高职院校,校园里有运动场,健身房,艺术系有很多优秀的专任教师,我也具备购买钢琴,聘请家教的能力,但兴趣的匮乏使得我根本没办法弥补自己艺术修养方面的欠缺.只能抱憾终生了。

最后,我想对呵呵说:“别把洗澡水和洗澡的孩子一起泼掉”,别因为一些家长盲目跟风,方式粗暴就从根子上抹杀早教的重要性,剥夺孩子多样兴趣发展的可能.家长需要做的是改进方式,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对孩子的兴趣发展予以激发和鼓励,只有兴趣广博,心灵丰富才能缔造高品质的人生。

 

              

   http://www.haosc.com/SucaiImages/19/B/HaoSc19_738_20052421485797.gif              

                             好家教培养好孩子 
 
 
   

提倡早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编辑推荐:

 

   "坏家教会毁掉一个好孩子,好家教则会拯救一个坏孩子。”

 《好家教培养好孩子》容贴近现实,案例源自生活,内容紧扣亲子、育儿这条主线,对问题类家庭关系的讲解极为透彻,一个个案例下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症结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