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窝里横子女监护权相处之道 |
分类: 教子话题 |
车老师:
我一直想不通,妈妈为什么不能让父亲的日子好过一点,让自己的孩子也幸福开心,总是那么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面对家人。才53岁的年纪,把身体弄的那么糟,高血压糖尿病集于一身,却不知道自己好好调理一下。
老年人应该早睡早起,多加锻炼,可是她却每天晚上必看影碟,必看韩剧,每每凌晨一两点才睡觉。早上非得九点以后才起床,从不吃早饭。正餐喜欢吃肉,菜放很多的盐。父亲好歹也55岁年纪了,每天晚上还去上班,那么辛苦的工作,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身体也是一天天的衰退。就这,妈妈还老跟他生闲气,数落他窝囊,抱怨自己嫁错人,让父亲的耳根子不得清净。很多时候,我都忍不住同情老父亲,几十年的婚姻,那么踏实本分,却被母亲贬得一无是处,这真是身为男人的悲哀。
[答复]:
“窝里横”的父母之所以喜欢在家里制造事端,毫无顾忌地伤害家人,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人文素养,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家门之外缺乏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终日困守斗室,无所事事,不知道如何打发漫漫长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无处发泄,所以,将矛头对准家人,在家里由着性子,姿意妄为,将好端端的家变成战场,把家人折磨得心力憔悴,苦不堪言。
因为父母的无法选择性和无可替代性,遭遇““窝里横”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大不幸,因为“窝里横”的父母最容易将家变得混乱不堪,带给家人深重的伤害,尤其恐怖的是:他们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种伤害的存在,还非常享受这种在家中说一不二,作威作福的感觉。殊不知,这种沾沾自喜的感觉是建立在践踏家人尊严,扭曲孩子性格的基础上的,带给孩子的是斑斑血泪和难以负荷的人生。
年幼的孩子很难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大都被动而无奈地承受着这种伤害.对此,我们不能只寄望于父母的良心发现和自行收敛,应该有强有利的法律保护和制约机制。关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一位博友的建议,她在我的博文《父母不好,就做自己的再生父母》下跟帖说:
“我的父母比她的父母过分一百倍都不止,他们生活不顺利,因为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就通过在家里打骂我来发泄他们在工作中的怨恨。这个女孩只是妈妈打,我是父母一起打。通常是我妈挑起事端之后,爸爸跟着她一起打我。起因仅仅是我没有及时给他们拿去他们要的勺子或报纸。
为什么要孝顺这样的父母?我也是自己的再生父母,我一直坚强地活着,渐渐摆脱了他们给我的阴影,但是,阴影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我缺乏安全感造成自己婚姻失败,不过没关系,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只想在这里呼吁,中国尽快建立儿童保护机制!!!!对这种不合格的父母就让他们失去监护权,不要再毒害下一代了!!!”
她的关于“建立儿童保护机制,取消父母监护权”的建议,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希望能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深思。
假如必须生活在一起,互敬互谅犹为重要。对于父母来说,应该意识到子女在社会上打拼的不容易,对他们最好的支持是尊重子女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创造出一种宁静和睦的家庭气氛,让家成为子女心灵的避风港。在子女忙于工作,忙于应酬,无暇照顾他们的时候,学会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看看书报,主动与同龄人交往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充实,千万不要老迈昏聩,六神无主,困守斗室,专门跟子女过不去,让子女谈“父母”就色变,视“家”为雷区,避之而唯恐不及。
对于子女来说,应该体谅父母晚年的孤寂,抽空多陪陪他们,懂得“老人靠哄”的道理,能用耐心和爱心,哄老人开心,能根据老人的特长,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发挥余热,充实自我,或者在家中进行学习和娱乐,摆脱精神上的颓废和无助感。
总之,尊重是相互的,作为长辈,想赢得小辈的喜欢和信赖,就要有长辈的样子,为老要尊;不要因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就把家变成战场,弄得子女无处存身。希望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给予的是爱与温暖,而不是伤害和眼泪!
编辑推荐:
1﹑该书案例典型,个性突出,形象生动,通俗的语言之中不乏犀利独到的见解,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一针见血。个中的专业术语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防患于未然。这本书就是一个婚恋课堂,如果你享受于花红柳绿,它会给你锦上添花;如果你沉溺于茫茫苦海,它就是指引你前行的灯塔、载你驶向黎明的一叶小舟。(新浪网友:清茶是好香)
2﹑车老师:跟您买的四本《捂着伤口还在爱》,除了自己收藏一本之外,其余三本都送人了。其中一本送给我妹,她跟老公处于磨合期,经常吵架,也因此导致婆媳关系紧张,看了你的书后,跟老公不再吵架了,懂得包容了,只要夫妻不吵,婆媳之间也没什么事了。太感谢您了!您的书对于女性读者真的很重要~(新浪网友:花开花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