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暴躁婚姻储爱槽爱的能力缺失情感杂谈 |
分类: 说男道女 |
这张跟帖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反映了父母的暴躁脾气对孩子婚姻状况的影响.很多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在进入婚姻之前,更在乎的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却忽略了对对方父母的脾气性情及婚姻状况的考察,迈入婚姻后才发现,配偶身上有很多让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自己的婚姻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配偶父母的相处模式.所以,我特别赞同这位女子关于“婚前要擦亮眼睛”的提议.下面是我对此问题的分析
一、父母的坏脾气及婚姻模式对子女的影响浅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的“三岁看到老”,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假说以及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的关键期理论都认为性格形成及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是在生命的早期, 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孩子不知不觉沿袭父母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模式.根据这些理论,如果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面对的是性情暴躁,貌合神离的父母和充满混乱与纷争的家庭,会导致孩子性格发育不良及爱的能力的缺失.而爱的能力的缺失则会为婚姻埋下重重隐患.
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米尔博士(Dr.Paul
Meier)曾经提出过“储爱槽”理论,该理论认为:心形的储爱槽是储存爱的地方,是来解释人对爱的渴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个心形的储爱槽,如果这个储爱槽有个计量表,一开始等于零。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会用自己槽中的爱注满孩子的槽。过了十五、二十年,当孩子脱离了家庭,自己成家,那时孩子的槽已注满了爱。身为成年人的他,因为自己的爱是丰盈的,就有能力爱妻子,爱孩子,因而在一个正常运作的家庭里,爱是代代流传下来的,从父母传给子女。但是万一父母当中有一方不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那这个孩子的储爱槽里最多不过被注入了一半甚至更少。
比如父母之间发生了争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能及时补充储爱槽里的爱,孩子的储爱槽就难以处于充足的状态。不但如此,还可能发生储爱槽倒流的现象。因为夫妻冲突后往往留下悲伤的情景,如果不事先预防的话,父母中的一人很可能本能地为了满足自己受伤的情感需要,不自觉地从孩子那里寻求支持,从孩子那少得可怜的储爱槽里汲取爱,这样将会使孩子的储爱槽更加匮乏。这样的孩子成人之后,连爱自己的能力都不具备, 当然无法善待配偶和爱自己的孩子.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辙也就在所难免.
二、婚前对配偶父母的性情及婚姻状况进行考查的重要性
我承认任何事都有例外,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即一个人尽管成长于充满暴力和残缺的家庭,但他却懂得凭借着良好的学校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去修正自己的性格缺陷,使自己充满爱心和智慧,有能力经营幸福美满的婚姻,但对于更多的笼罩着父辈婚姻阴影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沿袭父母的相处模式,复制出另一段不和的婚姻.有太多女子的现身说法证明了这一点.如下面这则网友跟帖:
“我的前夫就是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的,但是我们认识时我天真的以为我们的爱情可以改变一切,结婚后先是因为工作关系分居7年后才全家团聚,相处一年后开始了冷暴力生活,我无法忍受,打电话给婆婆,没想到婆婆说这很正常,到现在她和公公还时不时冷战一个多月,我一听这话,完了,我的婚姻生活难道从此就这样过下去了吗?不,我才不要现在的生活,为了女儿们不受到家庭影响,为了不影响女儿们以后的婚姻观,我下决心要走出这个婚姻,后来经过法院起诉,我得到了女儿和房子,终于结束了这个让人痛苦的婚姻,现在的我过得很开心,女儿也很懂理,完全没有单亲家庭的那种伤痛,反而觉得三个人在一起很开心.”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子都跟这位发帖的女子一样,以为爱可以改变一切,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进入婚姻的殿堂,费尽心血,耗尽感情还是无法感化和改变性情暴躁的丈夫,除了丈夫的父母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的性格形成是在早期,并且一经形成,很难改变,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觉得年轻女子在决定接受一份感情之前,确实有必要考查一下对方父母的脾气性情和婚姻质量,他的父母是否性情温和,待人真诚?父母的婚姻是否和谐美满?他的成长是否一帆风顺?他是否曾在情感上遭遇过重创,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他是否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善于尊重和体谅你感受等等;假如他成长于单亲家庭和充满暴力与混乱的家庭;假如他性情孤僻多疑,动辄发火;假如他说起自己的父母愤愤不平,跟你的家人也格格不入,这是比较典型的爱无能患者,别期望他能带给你幸福,也别天真到以为你的爱可以改变他,所以:请不要轻易地和这样的男人涉足婚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