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向父母索取不切实际的爱
车广秀
一封学生来信
老师您好:
我现在很烦恼,希望您能开导开导我,好吗?
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忠厚老实,每天在田地里辛苦劳作,又节衣缩食地供我和弟弟读书。
为了不辜负他们,为了将来有能力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我来到学校后,拼命地读书,努力地发展自己,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让父母满意。
可我觉得,父母一点都不关心我,他们很少像别的同学的父母那样,打电话对我嘘寒问暖,当我好不容易放假回家,想告诉他们我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向他们吐露内心的烦恼时,一看到他们漠然的或者木讷的表情,我就哑口无言了.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我是个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女孩,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有多苦,这种苦,源自亲情的匮乏,我觉得自我上大学后,我从来没有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除了每月按时收到的汇款单,我都不知道父爱,母爱是什么。当我在学校里受了委屈,想向父母倾诉时,当我取得了成绩想和父母分享时,他们冷漠的反应让我伤心得连哭都哭不出来。
比如说:上周,我知道自己获得了二等奖学金,是班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学生,我觉得好开心呐,就飞奔电话亭,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父母,想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谁知,母亲接起电话,第一句话就是:“是不是又没钱了?”
那一刻,我真的伤心透顶,什么也不想说了,一下子挂断了电话,眼泪刷刷地就流了一脸……
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为什么总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和温暖呢?他们既然不爱我,为什么又生下我,又送我来读书呢?
我活得很累,实在是太累了,面对这样的父母,我该怎么办呢??
您苦恼的学生
因为这位学生邮件中反映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颇具代表性,所以,在征得她本人同意后,将她的邮件连同我的看法一同在我博中发表。
在我看来,她的父母不是不爱她,而是,她无法体会父母在能力范围之内付给她的爱,又一厢情愿地向父母索取超出他们支付能力的爱,才造成两代人情感沟通方面的困扰和障碍。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这样的答复有点不近情理,但这确实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真实思考。
首先,她的父母肯定爱她,只是她没有用心体会。
在她生活的海南,大男子主义观念相对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作为农民的父母,肯辛苦劳作,节衣缩食地供她读五年大专,而不是逼她辍学和早早嫁人,其实,这本身就是对她爱的承诺,因为爱,才希望她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有更好的未来。
还有,母亲接到电话,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又没钱了?”,这句话,在她看来,是母亲不通情达理,只重金钱而不重感情的表现,在我看来,恰恰说明父母关心她,在乎她,希望她没有金钱方面的压力,好好读书。
假如想不通,她可以换个角度,除了父母,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拿血汗钱给她,主动问她有钱没钱,在外求学,有父母金钱的支持,才可以安心地把书读下去,父母经济上并不富裕,却密切关注着孩子有没有钱,这不是深厚的爱,又是什么呢??
父母爱她,在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之内,把她养得健康,活泼,又为她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保障,她为什么会觉得亲情匮乏,父母不爱自己呢?
这显然与青春期渴望感情,渴望父母的关注,对父母之爱,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有关。她是个敏感又好强的女孩,正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置身于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对精神层面的东西要求较高。她所渴望的亲情和父母之爱,应该是父母可以分担她成长的困惑,在精神上跟她沟通和交流,引领她成长。
但她忽略了一个事实,她的父母只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农民,他们终日为温饱奔波,为孩子的教育费用忙碌,对他们来说,孩子能够考上大学,能够安稳读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大学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全然陌生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情感困惑和精神危机也是他们无法想象更无能力去关注和开导的;也许,在他们心中,孩子都读大学了,水平比他们要高得多,所以,他们是以自豪的心态,尊重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的。他们把精力放在日常的劳作上,放在对孩子的经济支持上,他们付出的是他们爱的极限。他们在情感上对孩子的漠视并不是不爱,而是既无闲暇也没有能力而已。
而对于这个女孩子来说,因为信任父母,因为对亲情和感情的强烈需求,她忽视了父母竭尽全力的付出,也没有意识到大学生活的熏陶,使得她的精神层次和视野比父母开阔得多,和父母在精神上的隔膜也越来越深;这种隔膜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造就的,短期内,很难突破。
就好比,我不懂医学,一位学医的朋友非要用医学术语跟我交流一样。我不是不想交流,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形下,不顾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索取或者抱怨是于事无补的。
我想说的是:任何交流都应该量力而行,不能超出别人的经验和能力之外。
很多时候,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他们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和生活阅历使得他们无法按照孩子的要求表露爱的方式.
我还想对这位女孩说:当你内心感到烦恼或者困惑时,你可以考虑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多看书,让自己精神独立,把自己照顾好;对父母,当你特别渴望交流时,就主动诉说,而且在说的时候,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语言,他们能够了解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你的大学生活,你的努力和表现等等。没必要对他们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欲言又止。更没必要因为他们不主动开口询问就关闭心扉,愁肠满腹,自怨自艾。
还有,关心是相互的,沟通是相互的,体谅也是相互的,
父母已到中年,面对的生存压力很大,
他们也到了需要子女关心的时候了,假如,你主动打电话,写信向父母报告你的学习情况,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和问候,相信,会拉近你和父母的情感距离。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大山的回声,你对他喊:“我喜欢你,请让我来帮助你,”他必然给你以同等的回报。”
因此,你希望父母怎样对待你,你就先怎样去对待父母。
用关心父母,感恩父母,主动对父母嘘寒问暖的方式去改善你和父母的关系吧。祝福你!
本文已由《校园心理》杂志2008.4月版刊发,请尊重杂志版权,未经许可,勿擅自转发与引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