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2007-05-17 06:36:29)
标签:

宋丹丹

《幸福深处》

教子话题

分类: 教子话题

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用了一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宋丹丹的情感自传《幸福深处》,印象最深的是她用娓娓道来的笔触,写下的关于儿子巴图的段落篇章.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巴图在六岁之前,生活在和睦温馨的家庭中,爷爷英若诚,父亲英达,母亲宋丹丹都是被媒体关注的公众人物,他经常跟父母一起接受媒体的采访,是个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孩子.

 

    六岁生日之后,宋丹丹与英达婚姻解体,巴图先随父,后跟母,父亲再娶,母亲又嫁,.经历这一系列人生变故他, 假如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当,他极容易成为那种心理有阴影,性格偏激的孩子.

 

    但是,他没有.在宋丹丹细致的呵护和宽严适度的管教下,巴图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 却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直至成长为一个快乐、幽默、懂事的青年。

 

    这一切,与宋丹独特而理性的教子观有很大关系,现将其整理出来,供为人父母者借鉴:

 

一  不姑息孩子的“品质问题”

 

    巴图3岁时,宋丹丹和小阿姨带他去自由市场,巴图在一个卖书的地摊前停住,向小阿姨申请买一本。小阿姨对他说:“管妈妈要,妈妈有钱!”

 

   “妈妈,我要这个!”巴图指着一本精装的连环画书,理直气壮地向妈妈张口。

 

    但是,宋丹丹却拒绝了他,并解释道:“这本书太贵了,妈妈需要考虑,可能你得等到妈妈下个月发工资。”

 

    宋丹丹本意是不能让儿子感觉想要什么都唾手可得,养成他娇纵任性,自我中心的性格。巴图毕竟是孩子,他立刻作出他那个年龄孩子常见的举止,就是“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坐在了地上。

 

    面临此情此景,宋丹丹坚决地对小阿姨说“不要理他!”,“我们走。” 然后直直地往前走,并警告小阿姨不许回头。结果, 巴图哭声渐小并快步跟上她们。

 

    宋丹丹并没有就此罢休,回家后赶紧关起门来,跟三岁的巴图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提醒巴图他做了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因为“想要什么不给就坐在地上大哭”是最令人讨厌的了,所以巴图今天的行为“很伤她的自尊”.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幼小的巴图眼泪一次次涌出眼眶并告诉妈妈:“我改”.

 

     我想,看到这个故事的父母,可能都会认为是宋丹丹小题大做.孩子要的是书又不是别的,何况年龄那么小.

 

    但宋丹丹的做法绝对正确,而且蕴涵着极深的心理学道理.

 

     0—5岁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父母规范孩子的行为,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俗语“三岁看到老”及西方很多早期教育的理论都证明了这一点儿.

 

    很多孩子年幼时,都有过跟巴图类似的行为,看到好东西就想要,达不到目的时就用哭来威胁父母,而很多父母因为爱,因为不忍心,往往迁就孩子,在孩子的哭声中妥协.结果,孩子凭借”哭”这个利器,在家中横行霸道,让父母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而宋丹丹对幼小的儿子出现的不良行为,既不姑息也不迁就,而是从严教导,让巴图自律而随和,从不“自我中心”。这种理性而明智的教养方式,值得家长深思.

 

二  孩子是夸大的

 

    孩子生病都怕吃药.巴图却得意洋洋地告诉别人“我最不怕吃药了!”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幸福深处》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有一次巴图生病,医生开了中、西两种药。宋丹丹先给他吃了西药,他很乖。宋丹丹就当着巴图的面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

 

    然后宋丹丹再把中药端给巴图。巴图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

 

    在场的人都对巴图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巴图都不怕了…

 

    从诸如此类的故事中,宋丹丹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即: 孩子不是骂大的,孩子是夸大的。

 

    她认为:一定要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随时表扬,因为表扬比批评重要得多。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当着别人的面她从不吝惜对巴图的夸奖,有一次巴图到医院去看望爷爷,她就对好几个护士讲他是多么懂事,巴图很注意地听着,然后悄悄走过来,咬着妈妈的耳朵小声儿说:“妈妈,我知道你多么爱我,因为你总是对人夸奖我。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赏识,孩子年幼且无助,又没有能力很好地评判自己,尤其需要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在赞美和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而宋丹丹不失时机的赞美,也为巴图奠定了快乐,自信,幽默,开朗的性格特质。

 

三  让孩子心中装满爱

 

     宋丹丹和英达分手后,巴图的监护权先是给了英达,宋丹丹到美国调整心态,才发现,离开儿子是自己一生中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受不了对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她归国后要回了儿子的“监护权”。

 

    宋丹丹意识到:父母离婚给未成年的孩子带来的,除了“害怕”就没有别的了。他不可能懂,也没能力表达。

 

    所以,把巴图接到身边以后,她从来不在他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她不想让儿子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如果说从前英达在巴图心目中是榜样,是权威,是偶像,那么宋丹丹希望他一直相信这一点。

 

    她还很形象地比喻说:“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一生中是受用不尽的,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而一个心里被灌输了“恨”的孩子,属于他的那口井就干涸了,他不爱父亲,同样不会爱母亲,他很自私,只爱自己。"

 

    为了让巴图心中无恨,装满爱。她让巴图帮她决定再婚的对象,条件是要爱她也爱他的。她促成了巴图跟继父之间的亲密感情。难能可贵的是,在她家一个摆放生活照的中式柜子上,她还特意摆上英达和巴图的合影。使巴图明白血缘是不能忘记的。

 

    她这样处心积虑的结果,使得巴图没有背负父母之间的恩怨,成为再婚家庭中的情感大使,始终明亮,快乐,幽默,不但爱妈妈,爱继父,还爱继父的女儿,一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姐姐。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艺术,宋丹丹凭着充沛的母爱和悟性,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这门艺术.宋丹丹的几条教子高招 

 

     我对宋丹丹的喜欢,源于她在春晚表演的几个小品。看了《幸福深处》之后,却不由自主地被她的教子方略,被她对孩子充满理性而智慧的爱而深深打动……((注:本文已被收入广秀专著《好家教培养好孩子

 

 

 

 

特别推荐
                        好家教培养好孩子 
 
 
   

女孩子为什么要富养

 编辑推荐:

 

 

      该书内容贴近现实,案例源自生活,内容紧扣亲子、育儿这条主线,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中专等各个阶段,既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又有融心理学专业知识、家教方法和生活经验为一体的精彩解答,感情真挚,叙述生动,书中呈献的亲子智慧、家教经验及教训都是最实用、最接地气的,对家长有极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豆瓣读书:  http://t.cn/RPp6p3l


 京东购书:   http://t.cn/RhwmlgM


 亚马逊购书:  http://t.cn/RhwmYE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