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说男道女 |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每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境和人物,会流露出自己不同的性格侧面。比如,一个事业有成,年逾不惑的成年人,在慈爱的父母面前,会不由自主地卸去面具,撒娇装憨,天真可爱,宛若孩童。在职场和同事面前,则尽可能的成熟稳重,表现出与其职位和年龄相称的成人样,在孩子面前,就自然而然是宽严有度的父母。
上文中的成年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流露出的三种状态,简称为PAC。P是指父母(parent)态,A是指成人(adult )态,C则是儿童(children)态,同一个人,不但在不同的人面前可以流露出不同的情态,即使是在同一个人面前,也可以因心境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态。
比如:《后汉书"列女传》中有一个断织劝夫的故事。大意是:河南郡的乐羊子出门寻师求学,一年后回到家里来,妻子一见面便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出门久了,想念家人,没有别的原因。”妻子拿刀走到织布机前,正色说道:“这匹绸子是由蚕茧生的丝,一寸一寸地累积织起来的。如果将它用刀割断,则前功尽弃。你去求学,每天都能懂得一些新的学问,养成美好的品德,如果中途而废,与刀断匹绸有什么两样?”
乐羊子被妻子这一番话感动了,立刻回到老师那里,勤奋苦学,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里乐羊子的妻子更像严母,有理有据,循循善诱,使得乐羊子迷途知返;但,她如果只热衷于扮演严母的角色,肯定也会使丈夫反感,所以,这种角色是情势所逼,见机行事的结果;
而知名学者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这篇文章中,用相当的笔墨描绘了为人夫为人父的钱钟书“痴气”的一面,比如:他们夫妇在牛津时,钱钟书午睡,杨绛临帖,写着写着困了,就睡着了,钱恰好醒来,见杨睡态可掬,就饱蘸浓墨,想给杨画个大花脸,刚落笔就惊醒了杨,杨绛费了很大的劲儿,差点洗破脸,才洗掉脸上的浓墨,意犹未尽的钱不敢再在她脸上搞恶作剧,却给她画了一幅肖像,上面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此情此景中的钱钟书,在妻子面前,不再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才斐然的大学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是儿童态的钱钟书。
这两个例子,说明PAC理论同样适用于夫妻,简单说,就是丈夫在妻子面前,可以根据需要自然而然地充当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儿子使他放松,丈夫使他成熟,而父亲则满足他的大男子主义倾向,三种角色的交替,可以使他的多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生活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同样道理,妻子在丈夫面前,除了是温婉可人的妻子外,也需要不时客串一下妈妈和女儿的角色。假如婚姻生活中妻子一直长不大,言行举止像孩子,事事都依赖丈夫,丈夫会觉得心累和厌倦;妻子一直像严母,把丈夫管得死死的,丈夫会觉得压抑,有机会就反抗;妻子一直是温雅端庄的妻子,始终如一,千篇一律,丈夫会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要使婚姻有新意,让丈夫把家当作港湾,把妻子当作相濡以沫的知音,妻子应该根据丈夫的情感需要,恰如其分地在PAC三态之间转换角色,使他能心理放松,情感处于愉悦和谐的状态。
比如,当丈夫情绪很好的时候,妻子跟他撒娇,耍赖,装憨,搞点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会逗得丈夫心花怒放,给婚姻增添不少的情趣;当丈夫被琐事烦心的时候,妻子的温柔体贴和善解人意会让他烦恼顿消,而当他作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可能会影响他的事业时,妻子像乐羊子妻那样,抓住要害,苦口婆心,可以使丈夫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所以,好妻子应该是丈夫的PAC,轻松地游走在孩子,妻子和母亲三个角色之间,满足丈夫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让他时而轻松惬意,时而稳重得体,舒适安然,心态健康。这样,婚姻自然能稳定持久,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此文新近完成,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有兴趣的编辑可发送邮件至电子信箱:qetuo88@sohu.com 联系我,也可进入http://blog.sina.com.cn/u/1235145097
给我留言,但未经本人许可,请勿擅自引用,谢谢
前一篇:南辕北辙作夫妻
后一篇:被男人一巴掌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