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子话题 |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最早,是从贾平凹先生的小说《废都》中看到这句话的,当时,我把这句话的主语定义为”主管领导”,领导在用人的时候,认为你可用,给你提供舞台,你纵使才智平平,照样可以闪闪发光,领导对你没有好感,纵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照样会一事无成.它对”官本位”用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静下心来,细一琢磨,我发现这句话余味无穷,给它安上不同的主语和宾语,就可以得出不同的意思,现试析如下:
一 主语----你自己;
当这句话的主语是你自己的时候,原话就变成“你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你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强调了个人心态的作用,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先看下面一则小故事,A和B同时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又应聘到同一所大专任教。他们供职的学校,急需开发一个学生成绩输入与管理的系统,校领导找他们谈话,希望他们共同担此重任。A认为此事难度很大,讲了一大通拒绝的理由,B则充满信心地接下任务。他认真查找资料,虚心向专家请教,废寝忘食地投入到系统的开发中去,结果赶在学期末之前,成功地把此系统开发出来,试用之后,老师和领导都赞不绝口 ,对B老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也给予很高的评价,B顺理成章地被委任为新成立的网络中心主任。A和B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因为“行”与“不行”的一念之差,二者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反差。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A一样,因为自卑,凡事都退缩不前,动不动就说: “我不行,我没有把握”结果弄得自己真的越来越不行,事事都居于人后.而很多名人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与自信,坚持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执着地尝试,最终走向成功,
有人说伟人之伟大在于性格之伟大;而在性格构成的诸多要素中,自信,乐观,悦纳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亚洲微软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子,打破了记录,从而获得自信。他说:”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我自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六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记住:你的成就的大小,永远不会超出你的自信心的大小;态度,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悦纳自己,坚信自己能行,大胆尝试,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优秀.
二 主语---父母
这次,我们把视线放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把原话中的你定义为孩子,原话可以读成: “父母说孩子行,孩子就行,不行也行,父母说孩子不行,孩子就不行,行也不行.”此话强调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周弘先生创造的“赏识教育法”成功地将双耳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名留美研究生.
他的教育理念是: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他典型的教育语言是“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用这种教育理念,他还把一批聋童培养成周婷婷式的早慧儿童.
这就是家长坚信自己的孩子“行”创造出来的奇迹.
可是,有那么多身体健康,原本应该更出色的孩子,却在家长“望子成龙”, “恨铁不成钢”的抱怨中,日益变得自卑,消沉,退缩.
下乡实习时,,我问一个老是坐在角落里,很少说话的小学生: “能不能说出你的三个优点.”那孩子惊恐地看着我,连连摇头说: “我没有优点,爸爸妈妈天天骂我,说我笨,说我干什么都不行,是个坏孩子.”
因为他太小,只能从老师和父母的评价中来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自己的父母都认为他是个坏孩子,他怎么相信自己好呢?
有一篇文章,用因果关系法则将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进行对比,现摘录几句如下: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惭腼腆;责难伴随着孩子,他自愧自惭;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称许伴随着孩子,他自爱自尊;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
因此,家长应该坚信,自己的孩子行,通过有效的赏识,赞美和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三 主语---老师
人在20岁以前,大多数时光在学校里度过,老师是学生生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很多人的人生会因为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观念而改变,所以,我们再次变更主语和宾语,把原话变成 “老师说学生行,学生就行,不行也行,老师说学生不行,学生就不行,行也不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就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利的佐证:1968年罗森塔尔等人来到一所小学,对1?6年级的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然后在每班中挑选出平时受教师歧视的贫穷家庭背景的儿童;挑选的名单不是依据智商,而是随机抽取,然后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这些儿童经鉴定在心理上是“正要开放的花朵”,他们在学习上具有猛进的潜力”;从而调动了教师对那份名单里的学生的期待心理,偏爱感情;结果一学期以后,一年以后,先后三次的智商测验,学生的智商比其它儿童进步快得多,成绩进步也明显,教师给他们的评语也很好;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在结论里指出:由于教师真的以为这些儿童是特殊儿童,不知不觉地便给予特别的注意,以更为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以更多时间关注他们的学习,由此,对这些儿童产生了激励作用,其结果便是他们沿着教师的期望方向不断进步;罗森塔尔把实验取得的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效应的存在,,学生一般都是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前进的.
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满含期望;不能以任何理由歧视或者恶语重伤学生,熄灭学生上进的思想火花;应该在学校推行“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 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中营造一种 “我行,你行,我们大家都行”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让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充满赏识的世界,让我们用“我能行”的信念激励自己走向成功,让我们用伸出的大拇指和发自内心的赞叹,鼓励我们的孩子,朋友和亲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