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师范学校主讲教育心理学,因为专业的原因,我知道很多赢得学生好感的技巧。有的技巧我会很自觉地去应用,有的技巧实施起来却很困难,比如第一次跟学生见面,就准确地叫出全班学生的名字。能够做到这一点儿的老师,学生想不佩服他都难。可是,我每学期至少给六个班的学生上课,学生人数高达300多,让我一下子记住这么多学生的名字确实不太现实,所以,我从不强求自己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而是注重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理所当然地会记住他。
我给所有学生提供的一次最公平的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是“小话题”,即在我讲课之前,按照学号顺序,先安排一位学生上讲台对全班进行5分钟左右的演说,内容自选,要求脱稿,流畅自如地表达,这项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帮助他们积累一些当众讲话的经验,师范生是很欢迎的。但学生毕竟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话题”上的表现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口才很棒,讲话内容也特别吸引人,我很快记住了他的名字,有的学生在“小话题”时间很随便地背诵一段不知道从哪儿抄来的资料或者说一些很空泛的话,我当然也懒得对他费心思。
不过,那么多学生上过我的课,参与过我的“小话题”栏目,只有李依新是第一个利用小话题机会让我快速记住她名字的女孩,而且,在她毕业二年之后,回想起她在小话题上的样子,还清晰如昨。
李依新长得甜美可爱,口齿也特别的伶俐,她是班上第三个上来完成小话题的学生,排在她前面的两位同学因为紧张,也因为准备不充分,站在讲台上之后,都给人一种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的感觉,轮到李依新时,她很镇定地站在讲台上,一脸灿烂的笑容,她说:“各位同学都知道我的名字,但是车老师刚给我们上课,她肯定不认识我,所以,我要先把我的名字告诉老师,车老师,您好!我叫李依新,木子李,依恋的依,新凤霞的新。”
她转过身,把李依新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字体既潇洒又漂亮,然后又转过身来说:“大家注意,我的新是新鲜的新,新凤霞的新,我非常喜欢我的名字,因为它的背后藏着一个美好的故事,我的父亲姓李,母亲姓新,他们很恩爱,也希望在人生路上能够永远相依相伴,所以,给我起名叫李依新。这个名字见证着我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可是,很多同学在写我的名字时,都把新写成了欣,看到这个欣字,我真的很伤心,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写错我的名字,害我难过,车老师,您记住我的名字了吗?李依新,姓李的爸爸永远依恋着姓新的妈妈。”
众目睽睽之下,她大胆而又热切地问我,我忙不迭地点着头说:“记住了,李依新,李永远依恋着新,很有诗意的名字。”
就这样,李依新是那一届学生中最先被我记住名字的学生,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生,她上课总是坐在第一排的中间,听课的时候眼神特别的专注,听到精彩处就冲我点点头,露出会心的一笑,还时不时地站起来发表一些有创意的观点。给这样的学生上课,很容易有成就感,所以,在李依新的班上讲课,我的情绪通常都格外地饱满。
学校有一个舞蹈老师,要指导学生排练一个小品,在元旦晚会上演出,小品中的女主角要灵牙俐齿,能说会道,她试了很多人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问我有没有感觉不错的学生,我把李依新推荐给她,结果李依新担纲主演的小品,在晚会上受到空前的欢迎,她也因此成为校园名人.
最好的朋友委托我给他在小学就读的孩子介绍个家教,首先跳入我脑海的名字还是李依新,,直觉告诉我介绍她去肯定没错,跟李依新商量此事时,她雀跃着说这是她渴望已久的机会,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李依新利用课余时间在朋友家当了两年家教,朋友对她赞不绝口,问我:“这么优秀的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
其实,不是我发现了李依新,而是李依新用她的聪明和大胆,主动让我记住了她,
“老师,您记住我的名字了吗?”面对这样热切的提问,哪个老师会记不住她的名字呢?想忘记都难啊!
所以,我想借助李依新的故事,给正在就读的大学生或者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提个醒,抓住机会,主动出击,设法让老师或者领导记住你的名字,这样,你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也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是吗?
注:此文已被《校园心理》杂志2006年第6期刊发,请尊重版权,勿擅自转发和引用,谢谢合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