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建强
马建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96
  • 关注人气:15,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输在哪里?(转发推荐)

(2009-01-14 08:39:59)
标签:

学生

聪明

扩招

教育产业化

成功

科研

powerpoint

ppt

马建强

大学生就业

教育

分类: 益文推荐

中国人输在哪里?(转发推荐)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聪明刻苦、最擅长考试的学生,这种优势为何没体现在世界科技水平排行榜上?中国有那么悠久的文化却为何难以跨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诺贝尔奖为何始终与中国无缘?

  显然,对于成功,有比“聪明”和“刻苦”更重要的东西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文化与教育太关注聪明,忽视了培养个体成就大业的智慧;学校教育以隐性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来换取显性知识的高积累,而隐性知识的具备是成功的关键;高强的学业压力使个人早期形成的兴趣和特长受到压抑,原本是多元发展的诸多个体都被强行规划到同一种发展模式之中,致使个体自身的一些天然优势逐渐弱化。

  功利化的求学使职业探索期开始得太晚;只重视生命的头三十年,使个体的生命的有效利用率太低;每一代人其整个一生都在忙于生存而不是自我发展,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在创新方面的代际积累和代际传递……

  中国人确实是个顶个的聪明,但合在一起的整体效力总是小于单顶之和,国外的人似乎没有我们聪明,但他们能做到让整体之和大于单项之和。这是合作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

  看我们的科研管理理念:宁愿让所有的学术尖子冒不出来,也不能让一个庸才在学术界混得舒服。这样的管理理念暴露了我们缺乏立足于国际的学术抱负,管理的关注点不是放在如何让有才华的人在更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更容易出成果,而是督促那些不适合搞创造的人不要占着位子不干活。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是:当鸡头还是凤尾、选文科还是选理科、顾眼前还是虑未来、选择职业是首选兴趣还是首选薪金,而这些经济问题的背后是一些需要我们搞清的更基本的问题:考试与能力,智商与情商,前瞻与后顾,成功机会与冒险代价;要精神满足还是物质满足;如何看待得失与成败,成功的标准是自我认可还是满足社会标准或是实现他人期许。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之外,最重要的了解自己,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范围、知识结构、能力倾向、职业意想,并且要了解文化对个人的深层影响,以及了解文化习惯、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对个人打下的人格烙印、思维烙印。

  对成功来说,具备什么能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搭配和使用自己具备的这种能力。智慧意味着是否善于分配和组合自身资源,如何运用自身的智力、能力和知识来有效的学习、工作、社交和生活。

 

转自:《全国新书目·新书导读》2008年第11期,原载上官子木著《反思:中国人成材障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