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建强
马建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96
  • 关注人气:15,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座谈会发言

(2008-09-20 09:36:52)
标签:

杂谈

培训

联想

今天收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因为8月6日参加了杂志社在北大纵横主办的“如何 做好企业培训”座谈会,下面将我的发言部分摘录,因为发言是穿插进行的,所以大致以此分段……

 

首先说培训是不是很重要?我认为培训非常非常重要。可以从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培训多么有意义。

 

我1991年参加工作,1997年在企业第一次接触到培训,当时是在北大方正,因为我们做康柏笔记本电脑的中国区总代理,康相公司专门为代理商组织“大客户销售培训”,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台湾老师主讲,我有幸被选派去参加。在三天的时间里,我有一种持续被震撼的感觉,在这几天所学习、所收获的得的知识技能远远超过以往所有来自学校及书本的东西,所获得的启发也远远超过来自上司或是资深的同事。当然,康柏公司安排这个培训是为了提升渠道的销售能力,培训很成功,达到了目的。

但是,最令我惊喜的是,没有想到竟然在企业里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可以获得那么大那么多的收获。也就是从那时,在我内心深处确立了做培训的理想。

 

第二个感受与联想有关,我1999年到联想,今天的联想非常成功,我认为培训一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联想,有3次培训在我的印象中特别重要,帮助特别大。第一次是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联想“入模子”培训,连续两周的封闭集训。当时也是经历了一次涅磐重生般的震撼,虽然我不是最年轻,但是我最投入,全身心参与其中。参训新员工考核,只评出两个最优,我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感悟到很多东西,对联想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认同。晚上躺到床上后自己感慨,没想到能有机会到这么好的公司,值得自己一辈子奉献在联想。当时就是这种心情,可见联想的“入模子”培训确确实实地达到了效果。

第二次是升任经理之后的“联想新任经理培训”,效果也特别好,因为通常是工作好的员工有机会做经理,但业务骨干不一定是合格的经理,因此这个培训在第一时间里告诉大家,你需要完成由员工到经理的角色转换。你应该如何当经理?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如何与下属沟通?如何做目标计划等等。这是我走上管理岗位后的第一课,避免了很多以后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弯路,非常必要。

第三次是在联想参加过一次中层干部管理培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一种在价值观、思维方法上的升华,效果非常好。

这三次培训的印象非常深刻,确实感觉到,企业培训真的很重要,员工和干部在培训中获得成长,进而一定会转化为企业的绩效。但是,我后来接触到的很多的企业并不真正认为培训重要,或者在培训上总是犯短视的毛病,急功近利、不能正确看待培训。

 

其次提到关于内部培训及外部培训的问题。我觉得要看具体情况,价值各不相同,不好说哪个好或者不好。一般而言,内训更有针对性,但费用高。外训不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但费用低。因此,如果是中小企业,参训人数少,培训费用有限,可以多一点考虑外训。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还是以内训为主,但要注意与培训机构和培训师的沟通。

 

另外,培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可以考虑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安排恰当的激励机制促进学习。关于拓展培训,我认为它还是非常有用的,但感觉到越来越形式化。
拓展本身它要达到的培训效果主要是团队融合,除了项目设计、场地外,对拓展教练的要求也非常高。但我们通常关注前者比较多,不太关注拓展教练,而这恰恰是拓展培训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下面,我想说说关于培训效果的问题。组织实施一次培训对于企业、培训经理、培训机构、还有培训师,都有风险。就是失败的风险——企业付出费用没有获得培训成效;培训师付出劳动也没有被认可;培训机构投入时间精力而没有效益。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有个案例,我们的一个同行应客户的需求,经过多方筛选安排一位资格很老的培训讲师,客户也看了培训师的视频及反馈,非常认可。但是,培训实施后客户的反应非常不好,结果是很不满意。后来,我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培训师的问题应该说不是太大,毕竟有他很深的经验和资历。问题出在客户需求的分析与把握上,客户自身对需求判断不准,培训机构在这个环节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专业作用,最后没有做好。于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就这么如期而至。

但是,我想说的是,几乎每一门培训课程都有适合它的客户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关键是要和需求做到最恰当地匹配,因此深入、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至关重要。而且,培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培训机构需要引导客户正确地认识培训,帮助客户通过多种手段获得学习成效,而不仅是做培训。这也是培训机构的价值所在,也是企业的培训经理们的目标。

 

我想就刚才谈到的外训内化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前接触过一个企业,规模很大、也很有实力,但是在培训方面非常抠门。他们的培训主管跟我说,做企业培训,有钱有有钱的做法,没钱有没钱的做法。他们很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外训内化,即把干部员工派出去参加培训,但是有要求,学成回来必须要把这门课消化,然后到内部讲,否则就会扣奖金。后来我们也交流,其实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为什么呢?因为并非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一句全部记录下来,回来转述就可以。老师的内容里有很多自己的体验感悟,有他的深刻认识在里边,依葫芦画瓢肯定会走样,要出问题。因此,所有的课程都要拿来内化是有风险的。

当然,一些基础通用课程,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培养内部讲师,但也一定不能如此简单。前面还提到民营企业培训的一些问题,也谈一些我的看法。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非常多,在这里不能完全展开,只能我说说我认为的关键。我们接触一些客户和培训同行,经常会看到培训与需求脱节的现象。就是说培训的内容并不是企业真正应该需要的,培训是一件事情,培训的目的是另一件事情,二者无干系、相互脱节,变成了为做培训而培训。

,

此外,成人学习和儿童学习完全不同,儿童因兴趣而学,成人因利益而学。比方说,如果学员意识到,这次培训,将有助于他在一年之后的职位提升,或者工资增加,他一定会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会很投入。相反的,如果他意识到不到这一点,只把这次培训看作公司的安排、要求,则几乎不可能会认真学习。很多企业恰恰是在这里出问题,往往是把培训作为一项任务,一项工作去完成,而没有和学员本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一直在强调,一定要搞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能?一定要搞清楚员工的短板在哪里?他想要什么?要把二者对接起来。例如,一个公司有10来个副总,他们每个人的情况绝对不一样,一定要用科学的手段告诉他,他的管理短板在哪里,让他心服口服,他就会有紧迫感,就会认真去学。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一部分基础工作做扎实,培训的诸多环节里,最难最重要的也是需求的把握。

 

另外,大家还提到培训的效果问题。现在的做法往往是评估老师,现场满意度打分。在这个导向下,要求老师要搞气氛、讲故事,评分才高。但实质性的收获不多,一星期之后全部忘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我们也一直在建议,企业评估培训效果一定要看三个月之后的员工表现。我们也在建议企业,在培训的需求分析和目标设计上要多下功夫,每次培训不要奢望改善很多,哪怕只有一点实实在在的改进就非常了不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