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培训比较“贵”?
(2008-09-03 21:25:23)
标签:
powerpointppt马建强教育 |
分类: 商务演示 |
和同事交流,听到一些反馈,部分客户在咨询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表示,我们的课程价格比较贵,引起我思考,话题就从培训的目的说起……
企业做培训,花钱请老师来讲课、花时间让员工来听课,其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做培训。这样讲或许有些奇怪,但仔细分析却是道理所在。企业做培训,一定是觉得员工在某方面能力有欠缺,影响到工作绩效,从而影响到企业的业绩。所以,企业做培训,最终目的一定是经营业绩、是利润。而就培训本身而言,直接目的则一定是帮助学员建立企业需要、本人不足、而培训可以提供的能力。因此,对于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而言,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和学员达成这个目的才是第一要务。
说到这里,需要讨论到“培训效果评估”。传统的评估方式是培训结束后现场对老师及授课进行满意度评分,评价表中设置若干评分细项,尽管其中涉及到课程设计、内容的针对性、讲师的表现、培训组织等细项,但却是错误导向的做法。因为这种评估方式并没将着眼点放在培训目的上,而是放在了培训活动本身。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迫使培训师过度关注培训现场的氛围营造,逼迫老师讲故事、会搞笑,只要现场学员开心、满意度评分过关就OK。至于学员是否真正获得企业所需的能力,企业安排此次培训是否达到目的,则不需要再考虑了。
人的能力的获得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通常需要经历“需求”“认知”“内化”“行为”“习惯”五个阶段。
“需求”是指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短板,需要通过学习培训获得改善,对于企业培训而言,需求分析是最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经常会遇到把现象当做原因的情况,例如,发现售前人员在客户那里的呈现不好,就归因为PPT做不好,于是就想引进PPT培训,而真实的病因却在于业务能力不够,需要的是针对销售人员的课程。
“认知”则是培训学习的过程,指将老师或是书本上的知识信息变为学员自己的知识信息。一些企业的培训形式非常单一,只会做内训,其实,看书、看培训视频资料、通过网络查询、有经验的同事分享等等都是员工培训的好方式。
“内化”是一个将获得的知识信息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一过程重在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好的老师往往会深入潜出,更好地帮助学员学习理解。
“行为”,至所以会有培训需求产生,一定是在某些行为表现上有不足,所以,仅仅是学习到知识信息,而不能转化为正向的行为,这种培训学习活动仍然是无效的、没有达到目的。因此,如何推进改善行为,是培训学习过程的关键。
“习惯”,仅仅有一次改善行动还不够,还需要让这种正向的行为养成习惯,有统计经验表明,一种习惯形成需要21天时间,也就是说,必须在三周的时间内不断重复、强化,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所以,学习培训是个过程,而非一次性的知识信息获取。这也是我们的培训课程的价值所在——我们并不以提供一次性的培训课程为目标,而是以帮助客户真正获得能力改善为宗旨。
回到我的这门课程上,“成功PPT关键与应用技巧”,无论在哪个层面上,从PowerPoint的各项功能到成功PPT的六标准,我极力希望能够帮助学员掌握这些内容,切切实实地做到用好PPT,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绩效。
具体的措施包括:
1.承诺公开课学员可免费参加下次公开课;
2.定期提供网络视频辅导,解答学员的各种疑问;
3.为学员提供3个月的MSN即时答疑辅导。
当然除此之处,这个培训需要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赠PPT模版光盘等,这些都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