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文化》2023年第二期主编寄语
(2023-10-19 17:37:25)| 分类: 随笔 |
三晋源头话牛氏
山西省太原市,有着2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俗称龙城。先后是赵国、前秦、北齐、唐朝、武周、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首都或北都,被誉为太原公子的李世民、李存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可见,太原是名符其实的龙兴之地。
《国语·晋语》云:“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简子许之,使少室周为宰,曰:‘知贤而让,可以训矣。’”是说在春秋末期,大力士牛谈,受少室周的推荐,成为赵简子的车右。此时的晋阳正是赵氏首邑,作为赵简子家臣的牛谈当是晋阳人。可以说,牛谈是继牛父之后,在古籍上留下姓名且有时间坐标的最早的牛氏历史人物。正是此二公,拉开了晋豫牛氏两千多年的历史序幕。
晚唐宰相牛僧孺次子牛藂,因避襄王李煴之乱,客居太原,在晋祠留下了著名的《题朝阳岩》诗句,表露了避居他乡期盼回朝的郁闷心迹。元代画竹名家牛麟,留下了“画墨竹,意度萧散”的美评。明清太原牛氏人物,层出不穷,枚不胜举。特别是金代蔚州牛德昌、明代项城牛肄、聊城牛天麟、献县牛鸾、曲周牛山森、林州牛希雍,以及清代林州牛应徵,他们都在太原做过省、府、县官,传承着晋冀鲁豫牛氏一家亲的历史传统。
清代以来,太原至少有两支名门望族,一是清徐县迎宪都(在城二)牛氏家族北支,清乾嘉间牛文焕、牛映奎、牛健亭祖孙一门三“青天”;二是小店区辛村北社牛氏家族,清末以来有着教育世家、实业世家、中医世家、革命世家等众多光环,他们奉行“要发财,庄稼带买卖;要发家,读书走天涯”的家训,至今连续六代不衰。这不就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古训的翻版吗?当是我们重点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从山西壶关迁到太原周边如清徐、小店、晋源、阳曲以及太谷、交城等地众多村庄的牛氏家族,有着一个共同的“九牛撞金殿”“百草坡豆村”的家族记忆。“北草坡”“白草坡”“百草坡”“百草滩”,口音之别也。“荳村”“荳儿村”“豆角村”“牛豆槽”“黑豆湾”口传之误也。这与壶关县沙窟村自古流传的“牛丞相遇难打锅分迁”的典故以及“沙窟村原名牛豆槽,与之相邻的黄山村原名百草坡”的传说如出一辙。这些史诗般悲欢离合的家族故事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共同的家族情节。不要小觊家族传说,口口相传往往是同姓家族历史关联的文化基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