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钟鼓楼原名谯楼,清道光《靖远县志》记载:“其楼基高三丈五尺,周四十丈,楼梯三层七楹,高五丈五尺。”为明正统三年(1438年)陕西都指挥房贵筑靖虏卫城时所建,弘治三年(1490年)守备曹雄增修。清同治五年(1866年)毁于兵燹,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钟鼓楼楼基拱门南额篆刻有陇上书画家张云锦所书“瑞丰”两个大字,北额题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靖远知县李志学书“天枢”二字。陇上书法家陈国钧曾为该楼撰写联曰:此亦天枢,众星环拱;俨然砥柱,万壑朝宗。楼上有数千斤之巨钟,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所铸造。抗日战争期间,日寇飞机曾数次滥炸靖远县城,在日机轰炸中,鸣钟报警,声达十多里,促使人民防空。县城街道虽被轰炸,铺房半为倒塌,而此楼安然屹立。
1986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靖远县数度筹集巨款,群众亦争先解囊捐资,首固楼基,次葺以朱彩,覆以琉璃,增加栏杆,中竖金顶。登楼瞻眺,乌兰耸翠于南,大河横流于北,县城美景一览无遗。俯视楼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古镇新容尽收眼底。每年春秋之际,燕子成群,翱翔飞旋,蔚为一景。1978年8月,钟鼓楼被列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