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2017-01-21 17:35:17)分类: 教辅资料 |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 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卷”上。
4.答第II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褴褛(lán)
B.悲怆(cāng)
焦灼
C.黏膜(nián)
雾霭
D.膂力(lǚ)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感受
领悟 思考
C.感受 思考 领悟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李清照笔下的这种情境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
B.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使人明显地感受到亡国之君的“愁”。
C.当王维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时,世间便留下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白居易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他的诗作《观刈麦》便是明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蒹葭》诉说着最淡的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追求,有点彷徨,却不放弃。无论客观环境有多艰难,主观心愿上一定相信有希望——“宛在水中央”。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孤独感。
C.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样的字,也可以写这样的诗。
D.时隔千年,我们重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想以身许国,但南渡之后再无用武之地。挑灯看剑,梦回沙场,满腔热血便倾洒在词作之中。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5.下列对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白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他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
B.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都是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的。
C.作为“诗圣”,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儒家学说所尊崇的圣人。
D.杜甫的个人生命风范是在群体生活中自我锤炼出来的。
6.下列对“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迥然不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生命呈现的是自由形态,杜甫的生命呈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B.李白的生命形态容易激发年轻人的勇气,杜甫的生命形态唤醒了中年人的悲悯心和责任感。
C.杜甫的社会性很强,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李白却并不如此。
D.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有着不同的源头,前者源自老庄的思想,后者源自孔孟哲学。
7.下列对作者分析不宜讨论李白杜甫优劣的原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争论谁优谁劣是很大的精神浪费。
B.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是无所谓优劣的。
C.李白和杜甫分别到达了不同生命状态的最高点,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
D.如果强硬地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会妨碍我们对二者的真正认知。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诈疾生法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方举兵
C.即将步骑五百人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B.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C.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D.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咨不给孙坚粮草援助的原因是过去孙坚有二千石粮食不曾给他。
B.孙坚派人故意告诉张咨愿意交付兵权是为了引诱张咨前来。
C.孙坚诱杀张咨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举兵大计不再受阻。
D.孙坚杀掉张咨以后,打仗所过之处再也没有人敢不提供粮草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2.填空。(6分,每空2分)
⑴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⑶出师一表真名世,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老去的村庄
1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第①段的两层语意。(6分)
14.为了更好地描述村庄的诞生,作者在第②段以鸟儿来作比,这样作比突出了村庄的哪些特点?(4分)
15.分别表述村庄老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6分)
16.概括本文所写的中心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17.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就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研究选题,小组讨论后作出最终选择。请你草拟三个研究选题。(4分)
18.在小组讨论用何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甲同学:我们可以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如《明月几时有》《清平乐》《虞美人》, 都很适合演唱。 乙同学:你这样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唱首歌就表示研究有成果了?
丙同学: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理由(100?120 字)。(4 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B(悲怆——chuàng
4.D(“磅礴之势”之后的“,”改为“。”,“用武之地”后的“。”改为“,”。)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5.C( 杜甫被誉为“诗圣”并非因为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
6.C(李白也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只是他与杜甫的角度不同。)
7.B(“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不是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C(带领)
10.A(张咨认为孙坚俸禄二千石,其职位与自己相等,不应该为他调拨粮草。)
四、(10分)
11.政令法纪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孙坚)能够创立东吴国。共4分。“植”、“是以”、“开”各1分,其余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12.
(1)是非成败转头空
五、(18分)
13. 共6分,每点3分。答案要点:(1)万物皆会老(老是万物的归宿)。(2)老是面对时光的流逝无可奈何的放弃。
核心语意:(1) 对“老”的客观陈述。(2)对“老”的主观评价。
如果能将两层语意分开回答,则每点3分。如果不能将两层语意分开回答,则不得分。(如:照抄第一段最后一句,并没有分清两个层次,则不得分。)
14. 共4分,每点2分。
答案要点:(1)偶然获得的(无意的偶遇)。(2)适于安身的乐土(适合安家和养育后代的地方)。
15.共6分,原因3分,表现3分。答案要点:
(1)原因:①村子比外面的世界落后。②村中的男人女人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或:村中的人离开村子的愿望很强烈。)(共3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
(2)具体表现:①失去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只剩下老年人;②曾经的万家灯火不复存在,村庄一片黑暗和沉寂;⑶平时空荡荡、冷清清的,只在年末才热闹一阵。(共3分,每点1分。)
16.共6分,每点3分。
答案要点:(1)本文简述了村庄由诞生到繁荣到萧条荒芜的过程。(或:本文着重描述了村庄萧条的情状。)(2分)(2)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对村庄老去的痛惜与无奈之情。(4分)
六、(8分)
17. 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评分标准:要求围绕“唐诗宋词中的美”探寻其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提出。如:意象、意境、韵律、格律、节奏、语言、情感、情怀等等。
18. 共4分。
评价标准:内容围绕这种展示形式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需要有合理的理由,理由的表述2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内容没有针对这种展示形式作答不得分。
七、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对本题题意的表达界定:
题意表达应鲜明,但表达形式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
题意正确:以开放的心态坦然接纳新技术(新生事物)。或:新技术(新生事物)往往能带来社会的进步,不要对新技术(新生事物)带来的变化(冲击)忧心忡忡。
题意错误:离开了材料的整体语意,只是简单地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书写工具的变化,从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担忧等方面表述,都不符合本题题意。
对材料支撑的界定:
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事件或材料能够具体表达新技术(新生事物)的特点,并且能够表述清楚新技术(新生事物)带来的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以此来表明忧虑的多余和可笑,从而得出应该以开放心态坦然接纳新技术(新生事物)的结论。
缺陷:事件或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没有具体表述新技术(新生事物)带来的社会进步是怎样的,只是简单地表述忧虑的多余和可笑。表面上写了对新技术(新生事物)的忧虑的多余和可笑,但并没有揭示新技术(新生事物)与无须忧虑之间的事理逻辑关系。
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如:只是写到了新技术(新生事物)带来的生活矛盾、情感冲突,并未涉及新技术(新生事物)与无须忧虑之间的事理逻辑关系;未能揭示新技术(新生事物)的特点,未能基于它的特点揭示它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只是贴上了新技术(新生事物)的标签。
【特殊情况评分说明】
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
(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2)内容与题目(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
(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2.字数不足600字的评分要求:
(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1分。
(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2分。
3.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
(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
(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
4.缺少标题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