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商品有标签一样,成人经常会不自觉地给孩子下评判贴诸如“好”“坏”的标签。本人最近忙着复习备考,但还有一个月就该上考场了,我这个心里七上八下、没着没落,对自己极其缺乏考试的信心而且非常之紧张哆嗦,脑子里全是我逢考必败的经历和由此而产生的童年阴影。
还在我小学5年级时,我妈妈就对我的应考技能做出了判定“你是个非常不会考试的学生”,因为直到我5年级之前,我一共只得过两个期终考试的100分,还分别是四年级数学和五年级数学,之后也就再没有在任何科目上出现过这样辉煌的成绩了。我妈妈的眼光极其犀利,一到考试我就成绩排名不理想,冲进我那个重点学校初高中始终重点班的前10名成了白日梦。我这么不争气,让我那北航高材生的妈妈失望之极。不过,我爸爸还有句评论是“你在容易的考试成绩和难的考试成绩相差不多,越难越不怕”。幸好有这句话守护,以至我考上大学(那年的数学和物理特别难)。但我仍然是不会考试,高考一次通过但没有上成全国重点;研究生考试虽然通过,但是在录取的10人中名次下风。然后,我工作后参加过一次博士考试,那年考试时我怀着2个月的身孕,我妈妈再次成功预言了我肯定上不了。在逢考必败的暗示下,我9月份生了孩子顺理成章没有考上博士。
我发现心理暗示对我的消极作用太多了。“不会考试”这个标签在我自己的暗示下成为“逢考必败”,所以我目前阶段中所有复习中的问题都和此有关。我想积极暗示自己能行,可是我较量不过。
千万别给孩子轻易下结论了。如果非要评定,也给个积极正面的标签吧,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别像我,童年的那个标签让我步入成人后如此痛苦地面对自己的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